“沉睡”了數百年的德化白瓷用這一抹白驚艷了羊城觀眾!

                • 羊城晚報
                • 2022-03-08 16:57:23

                中國陶瓷歷史上,有一種瓷器,用一抹凝脂如玉的白驚艷了世界,她就是德化白瓷。而在“沉睡”了數百年之后,134件(套)德化白瓷也用這一抹白,驚艷了羊城的觀眾。3月2日至5月25日,由廣州博物館主辦的《德化之美——館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鎮海樓展區專題展廳展出。

                福建德化是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齊名的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瓷器自唐創燒以來,經歷宋元時期的發展,隨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聲名遠播。明清時期,德化窯發展達到鼎盛,所燒制的白瓷有著如脂似玉的胎釉質感,獨具匠心的造型藝術傳遞著中華文明的氣息,被西方社會冠以“中國白”的美譽。

                廣州博物館藏明清時期德化白瓷近300件。此次展覽精選其中的134件(套),分“妙手生花·佛教塑像”、“博雅好古·陳設器用”、“茗香酒酣·飲食器皿”、“怡情翰墨·文房雅意”四個部分,展現德化白瓷莊重恬靜的獨特魅力和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生活掠影。觀眾可從中領略德化瓷匠如何用勤勞與智慧締造享譽世界的東方藝術珍品。

                文物與故事

                德化窯白釉瓷魚籃觀音立像(清代)

                德化白瓷的觀音塑像,雕琢細致精湛,造型生動傳神,在眾多表現觀音主題的藝術作品中獨樹一幟,是德化瓷業發展歷史上最高成就的代表。

                這件觀音立像神態略帶笑意,螺鬢花冠,發髻線條優美流暢,胸配瓔珞,衣帶下垂,雙腕戴鐲自然垂落,一手提籃,籃中盛鯉魚,赤足踏于波浪蓮花座。

                魚籃觀音,其形象為手持魚籃或乘騎大魚的釣魚降妖之相,起源于我國唐代民間信仰。宋代黃庭堅《觀音贊》云:“設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魚籃觀音”的藝術造型與“馬郎婦觀音”的故事同源。

                明代德化窯白瓷瓷塑吸收了閩南一帶泥塑木雕等傳統技藝,巧妙結合這一時期瓷器胎釉的質感特點,所塑各類人物形態各異,形神兼備,具有極高的藝術品位和鮮明的個性化風格。這一時期的德化白瓷塑像多為反映宗教文化的人物形象,如“渡海觀音”“達摩渡海”等。

                德化境內蘊藏的高嶺土低鋁,氧化鉀含量在6%-7%,氧化鈣在6%左右,因此瓷土的脊性不強,經過1300℃高溫燒制后,呈現出晶瑩剔透、如脂似玉的外觀,較適合溫潤暖色調的題材。德化瓷匠將材料、工藝、制作及主題創造融為一體,白瓷塑像大多追求純粹的雕像美,不添加彩繪裝飾,有著莊重恬靜的藝術特征,特別是觀音塑像具有超凡脫俗、慈悲為懷的神韻,成為后代匠師學習的摹本。

                馬可·波羅所記德化白瓷

                西方最早記錄德化白瓷的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他于1275年到達元朝的首都,游歷中國17年,為世人留下《馬可·波羅游記》(又名《馬可·波羅行記》、《東方聞見錄》),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

                在游記中,他這樣向世人介紹德化窯以及德化瓷器的制造過程:“在這條支流與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著廷基(德化)城。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別無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他們從地下挖取一種泥土,將它壘成一個大堆,任憑風吹、雨打、日曬,從不翻動,歷時三四十年。泥土經過這種處理,質地變得更加純化精煉,適合制造上述各種器皿,然后抹上認為顏色合宜的釉,再將瓷器放入窯內或爐里燒制而成。因此,人們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己的兒孫貯備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個威尼斯銀幣能買到八個瓷杯”。

                何朝宗款觀音坐像(明代)

                展覽中還以圖片形式介紹了故宮博物院、天津博物館等藏有的何朝宗款觀音坐像(明代)。

                德化著名瓷雕藝術家何朝宗(1522-1600年)擅長佛教人物瓷塑,以傳統瓷塑傳神寫意手法表達人物內心世界,其作品形神兼備。清乾隆《泉州府志》和道光《福建通志》均記載其事跡:“何朝宗,不知何許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為僧迦大士,天下共寶之”,“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寶之”。他以陶瓷之脆性,表現衣褶之柔軟;以陶瓷之生冷,表現肌膚之溫潤,成就德化白瓷前后無人能與之比肩的杰作。

                德化窯白釉堆塑瓷蓋盅(清乾隆)

                明清時期德化白瓷種類豐富,碗、盤、碟、壺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器型仍為大宗產品。

                古代陶瓷常用堆貼技法,多選用梅花、玉蘭、荷花、八仙、龍鳳等吉祥寓意紋樣和中國傳統典故,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載體。此件德化窯白釉堆塑瓷蓋盅,器身四周堆貼不同寓意圖案,分別為清節不改(松月圖)、侯封百世(猴圖)、蘭桂齊香(桂花蘭花圖)以及祿享萬種(松鹿圖),而蓋盒則有銘文“喜鵲爭梅,世御堂”,并堆貼喜鵲與梅枝紋飾。

                德化窯白釉貼花瓷樹頭杯(清代)

                德化白瓷杯不僅在窯址有較多的標本出土,而且有大量的完整器傳世。它們造型多樣,有梅花杯、海棠杯、仿犀角杯(樹頭杯)、詩文杯等;裝飾技法多變,有刻劃、堆貼、透雕、浮雕等;圖案題材豐富,有梅花紋、葉紋、弦紋、仿青銅器的獸面紋等,花紋簡潔、釉色瑩潤,尤以仿犀角杯、鶴梅花杯最具特色。

                明清時期德化窯工匠模仿犀角杯的造型,生產出藝術造型獨特的樹頭杯,因形似樹頭而得名。根據瓷器的材質特點,在犀角杯造型基礎上進行了再次創作,整體呈樹頭狀,上大下小,橢圓形圈足,杯身大多浮雕梅花、飛鳳、走鹿、游龍、麒麟、猴子等。

                德化窯白釉印八卦紋三足瓷爐(清代)

                中國傳統的居室文化中,陳設器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除可營造居室環境,更彰顯主人品味與精神氣質。明代中后期,隨著宗教的世俗化,祭祀成為民眾祈求諸神保佑或驅災避難的一種日常生活習慣。

                明代文震亨《長物志》載“佛堂、佛室、佛廚、佛桌”是時人家居陳設的重要構成。這一時期,德化窯除大量燒造佛像外,還燒造了大量供佛所需的仿古類陳設器,常見器型有爐、觚、瓶、樽等。

                德化窯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明代)、德化窯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清代)

                德化窯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明代)杯身有詩文:“如此良夜何 ”;德化窯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清代)杯身有詩文:“月白風清”。這兩器詩文均出自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后赤壁賦》:“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黃宙輝)

                關鍵詞: 明清德化白瓷展 中國三大古瓷都 東方藝術珍品 中國陶瓷歷史

                分享到:
                ?
                • 至少輸入5個字符
                • 表情

                熱門資訊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廣東海新律師事務所 劉海濤 律師

                粵ICP備18023326號-36未經授權不得鏡像、轉載、摘抄本站內容,違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廣東之窗 版權所有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视频2020|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性猛交xx乱|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亚洲欧洲春色校园另类小说|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