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無人機飛入農田 科技助力現代農業生產
- 科技日報
- 2022-03-02 16:32:49
大地回暖,萬物復蘇,江南地區的冬小麥相繼進入返青期。2月16日,記者來到南京六合區竹鎮鎮,只見數千畝冬小麥長勢喜人,麥田上空傳來陣陣嗡鳴聲,抬頭看去,2架農業無人機來回穿梭,所經之處顆粒狀的復合肥從天而降,短短1分鐘便完成一畝地的追肥。
“從返青期到抽穗前,是小麥生長速度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時期,對小麥能否高產至關重要。過去,小麥追肥采用輪式撒肥機或人工背壺噴灑,容易造成播撒不均、踩苗軋苗、下雨無法作業等問題,而且一個熟練農民一天最多只能施肥15—20畝,遠遠跟不上大規模農業生產的需要。”種植大戶方繼松告訴記者。
從去年開始,方繼松引入智能無人機撒肥作業,效率一下提升近百倍。
記者在現場看到,技術人員只需要在手機上圈定農田區域,系統即可自動生成航線,無需人工操作,無人機便徐徐升空,在設定好的航線上來回穿梭噴灑肥料。肥料撒完或者電池耗盡,無人機還會自動飛回來加料充電,待工作人員完成肥料加注和電池更換,并在手機上點擊確認,無人機便再次騰空而起。
負責無人機作業的滁州云海農機總經理薛能告訴記者,智能化耕作已成為農業生產新風向。本次春耕作業,他們總共承接了南京六合及周邊地區近3萬畝麥田的追肥任務,均采用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飛科技)最新的P100農業無人機進行撒肥作業。
事實上,無人機飛入農田作業,只是近年來科技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更多黑科技“新農具”已經走入現實:農業無人車、農機自駕儀、遙感無人機、農業物聯網和智慧農業系統已經貫穿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各大環節,可以為農戶提供智能、高效、經濟的生產工具和數據服務,幫助農場解決勞動力成本高、生產管理粗放等問題,推動實現真正的無人化農業生產管理。
在現場進行指導的極飛科技技術人員說,通過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極飛科技自主研發的無人化、智能化產品投入使用后,累計為農戶減少糧食損失約821萬噸,大概相當于1642萬人一年的糧食;減少農藥使用超過4.5萬噸,節水1500余萬噸,降低了農業碳排放76萬噸,相當于種下1032萬棵樹。(張 曄)
- 智能無人機飛入農田 科技助力現代農業生產2022-03-02
- 人均GDP突破8萬元!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2022-03-02
- “知產”變“資產” 全國首個知識產權證券2022-03-02
- 微信轉賬延期到賬功能有哪些?如何設置?2022-03-02
- 申請低保的資格條件有哪些?低保是什么?2022-03-02
- 貸款買房為什么房貸年限越長越好 帶你了解2022-03-02
- 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定于3月32022-03-02
-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于3月4日12時舉行2022-03-02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體育”融合提升城2022-03-02
- 4.44萬億元!8年來京津冀進出口規模首次超42022-03-02
- 零售業“變了天” 零售企業如何擁抱市場新2022-03-02
- 2022年天津市80家生豬產能調控基地確定2022-03-02
- 河南省2022年將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1102022-03-02
- 以更大力度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人民時評2022-03-02
- 公安部部署專項行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2022-03-02
- 河北讓勞模“走到”職工身邊 讓“三個精神2022-03-02
- 天津市首個城市定制型醫療保險項目正式啟動2022-03-02
- 青島將加快完成重點區域人員核酸檢測2022-03-02
- 天津開展“海河工匠”選樹工作 30名高技能2022-03-02
- 天津市出臺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存儲、使用及監2022-03-02
- 這里是春天的中國!2022-03-02
- 多個第一!中國這份成績單很亮眼2022-03-02
- 代表委員履職記|全國人大代表姜濤:加大技2022-03-02
- 【聽見·看見】全國人大代表馬善祥:將矛盾2022-03-02
- 90后“竹編姑娘”楊昌芹:讓非遺“潮”起來2022-03-02
- 中國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實現國內首次“雙船2022-03-02
- 收不齊錢物業公司撂挑子 金灣花園衛生成大2022-03-02
- 經營的產品未進行衛生安全評價 青島安鯊制2022-03-02
- 山東省啟動非洲橋服務平臺 打造對外合作新2022-03-02
- 去年山東濱州9個全省“第一” 實現“十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