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人員解析亞洲栽培稻“馴化密碼”
- 中國新聞網
- 2025-04-17 17:12:36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韓斌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繪制出迄今為止分辨率最高的“野生稻-栽培稻泛基因組圖譜”。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于北京時間4月16日23時在線發表這項成果。據了解,該研究首次完成129份普通野生稻和16份亞洲栽培稻的高精度基因組組裝,并解析亞洲栽培稻各類群的進化及馴化路線。
亞洲栽培稻作為全球數十億人口的主糧,其馴化歷史可追溯至約一萬年前的普通野生稻。
面對全球人口增長和氣候變化加劇的雙重壓力,如何將普通野生稻歷經錘煉的“生存智慧”注入現代品種,培育出兼具抗病、抗逆特性與高產潛力的“超級水稻”,成為破解糧食安全困局的重要課題。
韓斌研究團隊整合了具有代表性的129份普通野生稻和16份亞洲栽培稻資源,進行基因組測序和從頭組裝,并繪制了相關泛基因組圖譜。
研究發現,普通野生稻中的抗病基因豐度和多樣性均明顯高于亞洲栽培稻。研究還發現在南亞的各個亞洲栽培稻類群之間存在廣泛的基因交流。
這項研究實現了普通野生稻遺傳資源的系統性整合,科研人員可據此追溯相關重要基因的起源。在糧食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當下,這項研究為培育能適應氣候變化的優質水稻品種奠定了科學基礎。
關鍵詞:
- 中國研究人員解析亞洲栽培稻“馴化密碼”2025-04-17
- 三部門開展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2025-04-17
- 遼寧: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2025-04-17
- 廣西梧州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動2025-04-17
- 西藏日喀則森林消防大隊積極參與義務植樹 2025-04-17
- 新疆洛浦輔警40米深井勇救落井幼童2025-04-17
- 探訪桂林越南學校紀念館:中越友誼的不朽豐2025-04-17
- 廣西梧州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動2025-04-17
- 西藏日喀則森林消防大隊積極參與義務植樹 2025-04-17
- 探訪桂林越南學校紀念館:中越友誼的不朽豐2025-04-17
- 廣西高校舉辦國際文化節 中外學子體驗多元2025-04-17
- 邊城呼瑪現日暈奇觀 七彩光環如“天空之眼2025-04-17
- 桑榆未央,智慧助老——這支志愿服務隊助老2025-04-17
- 老街成文旅“新寵” 新疆“小巷經濟”顯活2025-04-17
- “北京交通”APP新增187個共享停車場服務信息2025-04-17
- “外賣小哥”變身“助老專員” 老年餐專送2025-04-17
- 凍干護膚革命領導者——凍干化妝品代工找偉2025-04-16
- 在抖音生活服務,麗人老板如何用個人IP撬動2025-04-16
- “珠海優品 圳享美味”珠海舉辦優質特色農2025-04-15
- 年度玩具人盛典“PMQ玩嘢祭”復活節回歸2025-04-11
- “太”索新藍海 “泵”富新未來 ——四季2025-04-11
- 當大灣區遇上AI體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大2025-04-09
- 南海新經濟中心產城煥新樣本:看舊廠如何煉2025-04-08
- 年僅38歲!“洋媳婦”奇娜因突發低血糖去世2025-04-07
- 尋味香格里拉 藏式火鍋里的團圓新意2025-04-07
- 吉林雪季收官:雪場打造“新玩法”迎春2025-04-07
- 清明假期黃山迎客超9.5萬 四海游人盡享春2025-04-07
- 廣東江門古勞水鄉:古韻國潮 演繹不一樣的2025-04-07
- 湖北百花“接力綻放” 入境游市場增長2025-04-07
- 僑見海南自貿港:咖啡產業“玩”出老少皆宜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