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網被訴侵權百余篇文章 89歲老教授再發聲
- 北京商報
- 2021-12-22 15:44:34
翟天臨事件過去快三年,近日,中國知網又成為輿論焦點,這次是因為和89歲老教授鬧出的官司。
“為什么我創造的知識成果得不到尊重?”被收錄100多篇文章,老教授卻從沒拿到過一分錢稿費。老人還表示,輸了官司后,知網就下架了自己的文章。
12月10日,知網就此事發表問題說明,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起廣泛討論。
老教授:100多篇論文被侵權
知網輸官司就下架文章
近日,長江日報報道稱,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把論文領域的平臺巨頭——中國知網給告了。
原因是后者擅自收錄他的100多篇論文,趙德馨沒拿到一分錢稿費,自己下載還要付費。
趙德馨最終全部勝訴,累計獲賠70余萬元。老人告訴記者,中國知網已經不再收錄他的文章,收錄的都下架了。
事實上,趙德馨并不是唯一一名與知網鬧出官司的學者。媒體報道,趙德馨的學生——73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蘇少之也起訴了中國知網。無獨有偶,蘇少之的論文也被下架,目前已檢索不到。
此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周秀鸞也拿起了法律武器。百度百科顯示,周秀鸞是“新中國第一代女經濟史學家”的杰出代表,《張之洞全集》主要點校人之一。1928年生,福建廈門人。
對于論文被中國知網下架一事,趙德馨教授此前表示:“說明知網一心只想營利,沒有承擔起文獻平臺促進知識公共傳播的義務。如果是真的想促進知識的交流,就不應該下架我的文章,而是要考慮怎么去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學術界人士表示,論文被下架對老教授來說影響或許不大,但如果放在一位年紀輕輕的教師身上,直接會影響其學術生涯。
天眼查顯示,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排知網涉案案由統計首位
據每日經濟新聞,蘇州大學法學院張鵬教授介紹,知網在行業內擁有壟斷地位,它把你的論文撤下后,論文就沒有辦法統計轉載率和引用率,而轉載率和引用率會影響你今后的文章投稿和申報課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對作者的學術生涯會造成極大傷害。對于知網來說,這是一個企業行為,但你要考慮自身企業的特殊性,你在學術圈的影響力。知網下架教授的論文也損害了教授的正當權益,這一點應予以規范。
12月10日晚,中國知網發布《說明》,向趙德馨教授道歉,并提出“至今趙德馨教授尚未提出其被刪除作品繼續在中國知網傳播的主張”,未來“將積極會同相關期刊編輯出版單位與趙德馨教授溝通,妥當處理趙德馨教授作品繼續在知網平臺傳播的問題”。
對此,趙德馨教授表示:“就這個問題本身,他已經道歉了,態度還是可以的。”老人表示,希望知網之后能拿出具體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誠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穩賺不賠的買賣?
知網亟待變革
天眼查信息顯示,中國知網所屬公司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方知網),該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子公司。
據同方股份年報,同方知網主要從事互聯網出版與服務業務,目前已經形成“中國知網”(CNKI)門戶網站,為用戶提供《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國博碩士論文數據庫》、《中國年鑒全文數據庫》《中國工具書網絡出版總庫》等一系列產品,以及知識資源互聯網搜索、共享和網絡出版服務。
媒體報道,中國知網收錄論文所付稿費很低,但在用戶下載時卻被標上高價。據悉,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在中國知網出版,作者本人最高僅可獲得100元現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檢索閱讀卡作為稿酬。但是作者的論文每在中國知網上被下載一次,平臺就會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費用。
而一些優秀論文下載量動輒超過萬次,可以為知網撬動百倍千倍盈利。
在這種模式下,中國知網吸金不少。同方股份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同方知網主營業務收入11.68億元、歸母凈利潤1.93億元,毛利率53.93%;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歸母凈利潤1892.70萬元,毛利率為51.30%。
據悉,中國知網曾因頻繁漲價遭到高校抵制。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發布了知網停用的通知。校方稱:“由于續訂價格漲價離譜,我校與中國知網公司的談判不成功。這些年來,CNKI公司漲價幅度過大的行為已經收到全國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許多知名的985高校。”
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稱,2000年以來,知網每年的報價漲幅都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但在不到1個月后,武漢理工大學又重新訂購并恢復開通中國知網數據。
同年3月,北京大學也曾貼出即將停用知網的通知,稱“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當時,北大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知網的購買費用漲價過高,已超出了圖書館的預算限額。
12月9日,趙德馨教授維權事件在社交媒體上不斷發酵,人民日報同日連續發表兩篇評論,指出“老教授維權成功,知網就下架其文章,雖終止了侵權行為,卻也關閉了老教授學術傳播的一個渠道”“多些公益性、少些銅臭味,中國知網才能行穩致遠,把知識之網織密織好”,還表示“影響越大,責任越大,對于知網這樣的平臺,任何時候都不應濫用影響力,搞成了‘店大欺客’,更不應輸了官司就意氣用事”。
此前“翟天臨不知知網為何物”所造成的風波之大,足以看出中國知網在學術界的重要地位。有同方知網銷售人員對媒體透露,中國知網的總體覆蓋率比同為數據庫的萬方、維普好很多,而且對高校的覆蓋率要大于對企業的覆蓋率。
中國知網在學術交流、學術傳播上做出的貢獻不可否認,但從不間斷的漲價、維權事件來看,改革確已迫在眉睫。
10日,趙德馨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也重點指出了這一點:
在知識的公共傳播這點上,我還感謝知網。(問題是),不能利用這個事情來剝削知識創造者,我并不是要把它搞垮,我只希望它改革,按照國家的法律和市場的原則建設好這個平臺。
第一,它應該為學術交流服務,按照這個宗旨經營,它用了作者的論文應該付費。第二,用它的平臺上的東西,也可以交錢,在中間它得手續費或者一定的利潤,這都是公平的,符合市場的原則,(但)國家應該允許有多個知識平臺,同知網良性競爭共存,不要一家獨大。
- 兩部門發布《意見》:要求各部采取針對性舉2022-01-24
- 鄧長昌:盡快對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進行系統2022-01-24
- 黃月珍:推進綜合改革打造臺灣同胞“第二生2022-01-24
- 李家榮:優化創新生態掀起新一輪民營經濟發2022-01-24
- 黃玲:全方位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在創造高2022-01-24
- 李金算:加快構建政府公共數據服務體系打造2022-01-24
- 住建部在全國推進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 2022-01-24
-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2022-01-24
- 云南安寧打破農民職業發展“天花板” 開展2022-01-24
- 2021年遼寧省糧食生產形勢喜人 糧食總產量2022-01-24
- 春節期間遼寧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進行分析研2022-01-24
- 遼寧海城市確保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過652022-01-24
- 遼寧盤錦公布12件民生實事 推進高質量發展2022-01-24
- “有夢 有為”周末青年志愿行動在李滄舉行2022-01-24
- 聽·見 | 動畫師變身面塑傳承人,這個802022-01-24
- 26名群眾代表青島占倆!高二學生成省政協旁2022-01-24
- 追蹤丨全民接力,傳來好消息!即墨失聯3天2022-01-23
- 立案查處!青島昌明置業有限公司森林公園項2022-01-23
- 半島驗房丨膠州億陽金都馨城毛坯房墻面銹點2022-01-23
- “樂動市南”!逛街時與藝術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間煙火氣!逛吃、選年貨、置辦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灣夜靜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遺專家亮絕活!2022年山東省2022-01-23
- 風雨無阻!嶗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足球隊員2022-01-23
- 市北區探索服務賦能新路徑 營造企業發展好2022-01-23
- 市北區聚焦中醫藥長遠建設,產生“雙驅動”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在福州開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48810億 今年預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