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還面臨三大挑戰
- 科技日報
- 2020-11-27 16:29:41
“目前,我國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還面臨三大挑戰,包括高純度干細胞的提取及干性維持、無血清培養基研發和干細胞的大規模高密度培養。”11月18日,在首屆中國細胞培養肉高峰論壇中,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與參會學者分享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進展。
自2009年起,他和團隊歷時10年獲取了高純度的畜禽干細胞并維持其干性,一年前,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
用畜禽干細胞體外培養生產
“我們不應為了吃雞胸肉或雞翅而養一整只雞,而應該在合適的培養基中分別培養這些組織。”1931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這番暢想,被視為世界范圍內首次提出培養肉的概念。
細胞培養肉真正變得看得見摸得著,還是在2013年。當年,荷蘭教授馬克·普斯特(Mark Post)在荷蘭首次研發出可以食用的培養肉,并在英國倫敦舉辦了全球首次培養牛肉漢堡試吃大會。
中國的第一塊細胞培養肉,誕生于2019年11月18日。周光宏說,研究團隊使用第六代豬肌肉干細胞,經過20天的培養,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
細胞培養肉是指用畜禽干細胞經過體外培養生產出來的肉類,它不需要經過動物養殖,直接用細胞培養而來,不同于市面上用植物蛋白加工的“人造肉”。
“為什么幾個細胞能長成5克的培養肉,這就是干細胞的功勞。而提取到高純度的肌肉干細胞并維持其干性(生長能力)很難。”從2009年起,周光宏的團隊嘗試各種方法,先從小鼠中分離出肌衛星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發現這兩種細胞都有成為培養肉種子細胞的潛力。順著這條路,2015年,周光宏團隊成員丁世杰和中國科學院合作,分離出高純度豬肌肉干細胞,兩年后,牛干細胞也被分離。
2017年—2019年,研究團隊又研發用于培養肉的豬、牛肌肉干細胞干性維持方法,研制出含食品級抗氧化劑的培養基。“機體內有各種因子調控干細胞的增殖,我們找到了關鍵的信號傳導通路和抑制劑,模擬了細胞體內的生長環境。一年前,在實驗室20天可以生產5克人造肉,現已經能培養出50克。”丁世杰說。
“無血清”細胞培養基等難題尚需攻克
“與傳統肉類生產方式相比,培養肉可以減少30%—50%的能源消耗,降低 70%—9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90%以上土地使用, 減少80%—90%的用水量等。”在丁世杰看來,理想中的細胞培養肉既能縮短肉類生產時間,又能節省土地、減少污染,而且物美價廉。
不過,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有多條鴻溝需要跨越。
首當其沖的便是要開發“無血清”細胞培養基。“培養肉生產中,70%的成本來自培養基中的血清,只有大幅度降低培養基的成本,人造肉才能真正走向產業化。”丁世杰說,血清取材于動物,能提供多種營養,在細胞培養中起到關鍵作用。但其成本較高,例如,牛血清售價每500毫升就要幾千元,所以需研發無血清培養基。
近一年來,周光宏團隊已經在研制各種成分明確的血清替代產品,嘗試逐漸替代血清培養基。
“此外,干細胞的大規模高密度培養也面臨挑戰,這要解決增殖產生的細胞如何形成肌肉等難題,涉及專用生物反應器的研發、特定模具的研制和三維培養技術開發。另外,產品安全評價與管理規范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周光宏說,細胞培養肉產業化還有諸多技術需要突破,但是未來可期。
他認為:“讓細胞培養肉成本從每克300元降到3元甚至是3角,才有可能走上餐桌,這一過程大約需要5—10年。”
關鍵詞: 細胞
- 兩部門發布《意見》:要求各部采取針對性舉2022-01-24
- 鄧長昌:盡快對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進行系統2022-01-24
- 黃月珍:推進綜合改革打造臺灣同胞“第二生2022-01-24
- 李家榮:優化創新生態掀起新一輪民營經濟發2022-01-24
- 黃玲:全方位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在創造高2022-01-24
- 李金算:加快構建政府公共數據服務體系打造2022-01-24
- 住建部在全國推進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 2022-01-24
-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2022-01-24
- 云南安寧打破農民職業發展“天花板” 開展2022-01-24
- 2021年遼寧省糧食生產形勢喜人 糧食總產量2022-01-24
- 春節期間遼寧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進行分析研2022-01-24
- 遼寧海城市確保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過652022-01-24
- 遼寧盤錦公布12件民生實事 推進高質量發展2022-01-24
- “有夢 有為”周末青年志愿行動在李滄舉行2022-01-24
- 聽·見 | 動畫師變身面塑傳承人,這個802022-01-24
- 26名群眾代表青島占倆!高二學生成省政協旁2022-01-24
- 追蹤丨全民接力,傳來好消息!即墨失聯3天2022-01-23
- 立案查處!青島昌明置業有限公司森林公園項2022-01-23
- 半島驗房丨膠州億陽金都馨城毛坯房墻面銹點2022-01-23
- “樂動市南”!逛街時與藝術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間煙火氣!逛吃、選年貨、置辦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灣夜靜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遺專家亮絕活!2022年山東省2022-01-23
- 風雨無阻!嶗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足球隊員2022-01-23
- 市北區探索服務賦能新路徑 營造企業發展好2022-01-23
- 市北區聚焦中醫藥長遠建設,產生“雙驅動”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在福州開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48810億 今年預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