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如何賦能數字經濟?5G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渝舉行
- 科技日報
- 2020-09-16 09:21:25
我國5G用戶數超過1.1億,居全球首位。9月15日下午,作為2020線上智博會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5G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渝舉行。300多名來自產學研各界的專家學者及政府、企業代表在主旨報告、高峰對話、主題演講等不同版塊分享5G應用方面的經驗,聚焦5G新基建重點任務,以全球視角共話5G引領的產業變革和趨勢,探討發掘未來城市發展中的行業融合與應用。
論壇由重慶市通信管理局、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承辦。
我國5G用戶數超過1.1億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在發表主旨報告時透露,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46萬個。計劃2020年底超過60萬個基站,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5G SA網絡預計將在9月商用。
截至2020年8月底,我國5G用戶數超過1.1億,居全球首位。我國5G手機出貨量占比也在不斷提升,2020年1-7月,我國5G手機累計出貨量7750.8萬部,占手機出貨總量的44.2%。
“各地都在積極支持5G商用發展,截至2020年7月底,全國省、市、區共出臺5G政策404個。”劉多表示,我國5G融合應用已經從探索階段進入落地階段,5G在智慧化生活、數字化治理、產業數字化三大應用方向中,智慧化生活占比達57.4%。在行業應用領域,智慧醫療、新聞媒體、智慧城市、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占比70%。
“5G應用發展路徑逐漸清晰,第一階段基于高清視頻的5G應用,第二階段基于云協同VR/AR5G應用,第三階段基于低延時的5G應用。”劉多分析,隨著5G用戶滲透率達到一定規模時,5G創新型業務將爆發式出現。
據了解,目前,重慶已建成5G基站4.2萬個,實現全市所有區縣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成功躋身全國第一梯隊。下一步,重慶將加強規劃引領,協同推進5G等關鍵性、支撐性“新基建”布局建設,加快5G融合應用步伐。力爭到2025年,建成5G基站15萬個,形成“覆蓋范圍廣、網絡質量優、業務體驗佳”的5G精品網絡,營造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
5G創新將引發產業發展變革
5G應用創新加快。目前,5G已在港口、機械、汽車、鋼鐵、礦業和能源等行業和領域的應用領先發展,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的應用正在加速推進。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在演講使表示,人類社會正邁進萬物互聯的智慧時代,工業互聯網將引發制造模式變革,發展潛力巨大。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已達到2.13萬億元,預計2025年,這一數字將突破5萬億元。但同時,工業互聯網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譬如,如何實現生產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的安全可靠互聯互通,如何實現面向工業生產和服務系統的人、機、物網絡化協同,等等。而5G可以為工業互聯網賦能,5G+工業互聯網可以解決上述難題,創造新產品,催生新模式和新業態,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優化企業資源配置。
華為公司5G產品線總裁彭紅華在主旨報告時認為,未來作為新型信息化基礎設施之首的5G,將實現聯接全場景。這會讓人工智能無所不及、讓計算無處不在、讓云觸手可及,加速千萬行業數字化,創造新價值、新機遇,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將大幅度增長。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分享了5G如何投入到不同的場景運用中去的。未來,5G+人工智能+邊緣云,將變革教育方式,加速醫療變革和汽車行業變革,提升工作效率,構建柔性制造系統。同時,還可構建無界XR(擴展現實)生態,實現個性化購物體驗。
5G賦能數字經濟還需抓住這幾點
5G如何賦能數字經濟?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山枝認為,5G作為移動生產力,可與新技術結合創造出新的產品并變現。如果把5G網絡能力開放給行業開發者,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新興信息技術相結合,將有助于各行各業加快融合創新,推動數字經濟爆發式增長。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呂廷杰認為,在5G+物聯網時代,人類的知識加算法再加算力,可使物變得有執行力。當每一個物都有執行力的時候,它的算法算力就邊緣化了。那么如何利用邊緣計算?在5G時代,我們可利用5G網絡,讓邊緣化的算力形成一個算力網絡。運營商可從賣帶寬轉變到賣算力。而這個算力網絡不需要擁有云計算中心,將成為數字社會的一個重要動力來源。
如何用5G打開萬物互聯的空間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政企事業部副總經理俞承志認為,值得一提的是開展示范應用。讓企業知道怎么用5G、怎么建立5G應用商業模式。比如,中國移動正在全國范圍內與相關企業合作,推進示范項目。目前在智慧工廠、智慧醫院、智慧文旅和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實現了5G應用。
關鍵詞:
- 兩部門發布《意見》:要求各部采取針對性舉2022-01-24
- 鄧長昌:盡快對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進行系統2022-01-24
- 黃月珍:推進綜合改革打造臺灣同胞“第二生2022-01-24
- 李家榮:優化創新生態掀起新一輪民營經濟發2022-01-24
- 黃玲:全方位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在創造高2022-01-24
- 李金算:加快構建政府公共數據服務體系打造2022-01-24
- 住建部在全國推進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 2022-01-24
-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2022-01-24
- 云南安寧打破農民職業發展“天花板” 開展2022-01-24
- 2021年遼寧省糧食生產形勢喜人 糧食總產量2022-01-24
- 春節期間遼寧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進行分析研2022-01-24
- 遼寧海城市確保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過652022-01-24
- 遼寧盤錦公布12件民生實事 推進高質量發展2022-01-24
- “有夢 有為”周末青年志愿行動在李滄舉行2022-01-24
- 聽·見 | 動畫師變身面塑傳承人,這個802022-01-24
- 26名群眾代表青島占倆!高二學生成省政協旁2022-01-24
- 追蹤丨全民接力,傳來好消息!即墨失聯3天2022-01-23
- 立案查處!青島昌明置業有限公司森林公園項2022-01-23
- 半島驗房丨膠州億陽金都馨城毛坯房墻面銹點2022-01-23
- “樂動市南”!逛街時與藝術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間煙火氣!逛吃、選年貨、置辦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灣夜靜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遺專家亮絕活!2022年山東省2022-01-23
- 風雨無阻!嶗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足球隊員2022-01-23
- 市北區探索服務賦能新路徑 營造企業發展好2022-01-23
- 市北區聚焦中醫藥長遠建設,產生“雙驅動”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在福州開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48810億 今年預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