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取得重大成果 加快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
- 中國商報
- 2021-11-18 08:53:04
“長三角地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扎實推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全球資源配置和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建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三年來已取得重大成果,一體化發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五大發展成果
三年來,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
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基本形成。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從2018年的24.1%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4.5%,呈現出明顯的強勁活躍增長特征,長三角地區對全國經濟影響力帶動力不斷增強,對全國經濟貢獻率持續提高。
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實效。種好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已推出兩批八大類73項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政策協同、要素市場、多層次多領域合作等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探索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已從項目協同走向一體化制度創新,為全國其他區域一體化發展作出示范。
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建設結出碩果。推動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取得積極進展。推進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成效顯著,數字經濟新優勢正在為加快動力轉換提供重要牽引,要素自由暢快流動推動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新使命。
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建設成效初顯?,F代化經濟體系基本構建,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基本建成。紅色文化、江南文化互融共進,系統集成十六大領域12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上海浦東新區被賦予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重大任務。
改革開放新高地初步建立。以改革舉措率先突破、集中落實、系統集成為重點的更高起點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改革創新取得突破,以制度型開放、全方位為特征的更高層次對外開放加快推進,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五自由一便利”制度型開放體系基本建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統領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各具創新亮點
聚焦創新策源能力提升,轉移轉化能力提效,創新生態環境提質,上海會同長三角蘇浙皖積極推動科創產業融合發展。
上海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14個,聯動三省開展科技聯合攻關,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了許多突破性成果。設立于上海的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目前已在長三角地區成立19個分中心,建立起了豐富、完善的技術交易網絡,三省一市相互間的技術交易合同輸出已達1.4萬項,交易額540多億元。同時,三省一市共同在上海搭建的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大幅降低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研發成本。
安徽積極打造科創產業協作的大平臺、跨區連片的大市場、設施互聯的大樞紐。同時,打造城市群聯動的大紐帶,做大做強合肥都市圈,深化與上海、南京、杭州及“蘇錫常”、寧波都市圈的協調聯動,推動“中四角”——合肥、武漢、長沙、南昌連接形成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深度合作。此外,加快皖北集聚區建設。今年1月-9月,集聚區在建的省外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153個。
浙江發揮自身數字經濟、民營經濟、美麗經濟等一些特色優勢,攜手長三角兄弟省市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推動重點區域聯動發展,包括加快構建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共同打造長三角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推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推動長三角自貿區聯動發展,共同建設長三角期現一體化油氣交易市場;積極推動都市圈聯動發展,大力推動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建設。
江蘇省圍繞化工行業的綠色發展,推進了沿江企業進行戰略性轉移。近年來累計關?;て髽I4600多家,化工園區最多時曾經有54家,現在調整到29家,騰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聚焦各類要素,支持江蘇沿海連云港徐圩化工園發展成大的綠色化工區;加快修復長江生態,使其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良的高質量發展典范。
加速形成合力
相關規劃提出,要充分發揮上海科技創新中心龍頭帶動作用,強化蘇浙皖的創新優勢,加快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和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力爭到2025年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為推進各項任務全面落實,科技部與三省一市共同設立了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辦公室。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上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27個通用項目中,有跨省合作單位的獲獎項目25個,其中13個獲獎項目有來自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合作機構參與,占25個合作項目數量的52%。
今年年初,滬蘇浙皖開始合力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打造成為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的“極中極”。目前,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正著眼于雙向開放、雙向聯動,搭建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彩虹橋”,增強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的樞紐聯接,進而把上海的對外開放優勢,與長三角地區的其他優勢緊密聯接起來,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眼下,長三角創新氛圍愈加濃厚,為科技和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長三角地區擁有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凝聚創新合力,上海市與安徽省簽訂了《上海張江安徽合肥關于推進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框架協議》,支持兩大國家科學中心開展“兩心共創”,跨越距離和制度障礙,構建資源共享和共性技術創新平臺。
此外,區域一體化發展不斷推進,并在長三角多點開花。虹橋國際開放樞紐、G60科創走廊、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等率先探索。今年7月10日,安徽馬鞍山揭牌成立了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向縱深推進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從項目協同走向一體化制度創新,為全國其他區域一體化發展作出示范。
未來,長三角還將共同搭好平臺、強化資源共享。蘇浙皖將在上海建設好高水平國際人才高地,吸引、集聚、培育各類人才,進一步賦能和服務長三角創新共同體建設。同時,加快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和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等,提升長三角配置全球創新資源和輻射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共同參與全球競爭合作。
(記者 陳文麗)
- 鄧長昌:盡快對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進行系統2022-01-24
- 黃月珍:推進綜合改革打造臺灣同胞“第二生2022-01-24
- 李家榮:優化創新生態掀起新一輪民營經濟發2022-01-24
- 黃玲:全方位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在創造高2022-01-24
- 李金算:加快構建政府公共數據服務體系打造2022-01-24
- 住建部在全國推進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 2022-01-24
-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2022-01-24
- 云南安寧打破農民職業發展“天花板” 開展2022-01-24
- 2021年遼寧省糧食生產形勢喜人 糧食總產量2022-01-24
- 春節期間遼寧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進行分析研2022-01-24
- 遼寧海城市確保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過652022-01-24
- 遼寧盤錦公布12件民生實事 推進高質量發展2022-01-24
- “有夢 有為”周末青年志愿行動在李滄舉行2022-01-24
- 聽·見 | 動畫師變身面塑傳承人,這個802022-01-24
- 26名群眾代表青島占倆!高二學生成省政協旁2022-01-24
- 追蹤丨全民接力,傳來好消息!即墨失聯3天2022-01-23
- 立案查處!青島昌明置業有限公司森林公園項2022-01-23
- 半島驗房丨膠州億陽金都馨城毛坯房墻面銹點2022-01-23
- “樂動市南”!逛街時與藝術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間煙火氣!逛吃、選年貨、置辦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灣夜靜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遺專家亮絕活!2022年山東省2022-01-23
- 風雨無阻!嶗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足球隊員2022-01-23
- 市北區探索服務賦能新路徑 營造企業發展好2022-01-23
- 市北區聚焦中醫藥長遠建設,產生“雙驅動”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在福州開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48810億 今年預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23
- 吳棉國:完善網約順風車監管機制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