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產品”發現率47.5% 網購不應成為“三無產品”的重災區
- 廣州日報
- 2021-11-17 08:38:27
貪便宜是人的天性,消費者為什么要貨比三家,無非就是找到最低價。“三無產品”為何像打不死的“小強”?就是“三無產品”的價格實在太誘人,抓住了一些消費者愛貪便宜的心理。比如,你進到了一個帶貨直播間,主播拿出一款護膚產品,原價80元一瓶,你肯定不會馬上下單,等到主播不斷上演“自砍游戲”,將價格跳至每瓶19.9元且只售100瓶時,你難免就要“手賤”了。你以為商家賠本賺吆喝,實際上,這款“三無產品”的進貨價可能只要9.9元。
網店本來就比實體店更“虛擬”,只憑商品圖片或視頻,看不到實物,消費者對商品難有全面認識,加上直播帶貨采取低價策略,催生了羊群效應,使得消費行為更加沖動、盲目,客觀上給“三無產品”渾水摸魚制造了機會。因此,隨著電商體量不斷膨脹,“三無產品”問題久治難愈。2016年“雙11”前,省質監局抽查了737批次電子商務產品,發現實物質量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20.0%。再對比省消委會今年的調查結果,不難發現,此類問題不但沒有改善,甚至還呈現愈演愈烈態勢。
網購不應成為“三無產品”的重災區,“雙11”也不能成為“三無產品”的樂園。其實, 對“三無產品”的治理,并非無法可依。產品質量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對“三無產品”的處罰,包括責令停止生產、銷售、罰款等。法律規定很明晰,執行起來有難度,尤其是直播帶貨、網購行為。賣家與平臺之間、直播平臺與電商交易平臺之間的關系較復雜,導致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大打折扣。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維權過程容易遭遇各方踢皮球、相互扯皮。
將“三無產品”逐出“家門”很難,靠質監部門、消委會善意提醒,靠消費者單打獨斗,都不可能戰勝無良商家,關鍵還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其一,要找出問題所在。弄清痛點在哪,從生產、供應、推廣到消費,究竟是哪個環節的漏洞最大,導致“三無產品”泛濫成災。其二,要找出責任所在。廠家、商家、平臺,供應者、監管者、消費者,究竟哪個主體的責任最大,從哪些方面著手才能將責任落實下去。其三,要找制度幫手。電商是走在制度前面的新業態,制度滯后在所難免。當同類問題大量出現,制度建設就變得十分迫切。(連海平)
- 鄧長昌:盡快對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進行系統2022-01-24
- 黃月珍:推進綜合改革打造臺灣同胞“第二生2022-01-24
- 李家榮:優化創新生態掀起新一輪民營經濟發2022-01-24
- 黃玲:全方位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在創造高2022-01-24
- 李金算:加快構建政府公共數據服務體系打造2022-01-24
- 住建部在全國推進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 2022-01-24
-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2022-01-24
- 云南安寧打破農民職業發展“天花板” 開展2022-01-24
- 2021年遼寧省糧食生產形勢喜人 糧食總產量2022-01-24
- 春節期間遼寧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進行分析研2022-01-24
- 遼寧海城市確保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過652022-01-24
- 遼寧盤錦公布12件民生實事 推進高質量發展2022-01-24
- “有夢 有為”周末青年志愿行動在李滄舉行2022-01-24
- 聽·見 | 動畫師變身面塑傳承人,這個802022-01-24
- 26名群眾代表青島占倆!高二學生成省政協旁2022-01-24
- 追蹤丨全民接力,傳來好消息!即墨失聯3天2022-01-23
- 立案查處!青島昌明置業有限公司森林公園項2022-01-23
- 半島驗房丨膠州億陽金都馨城毛坯房墻面銹點2022-01-23
- “樂動市南”!逛街時與藝術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間煙火氣!逛吃、選年貨、置辦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灣夜靜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遺專家亮絕活!2022年山東省2022-01-23
- 風雨無阻!嶗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足球隊員2022-01-23
- 市北區探索服務賦能新路徑 營造企業發展好2022-01-23
- 市北區聚焦中醫藥長遠建設,產生“雙驅動”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在福州開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48810億 今年預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23
- 吳棉國:完善網約順風車監管機制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