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瞳科技通過聆訊 或將成為“AI醫療第一股”
- 北京商報
- 2021-12-13 16:24:19
在一眾申請上市的AI醫療企業中,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鷹瞳科技”)突出重圍,有望成為“AI醫療第一股”。9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鷹瞳科技目前已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不久后將正式上市。不過,盡管市場前景值得期待,AI醫療真正得以大規模商用并非易事,首先必須解決的是資金問題,接下來就是漫長的摸索階段。
通過聆訊
鷹瞳科技于9月22日晚間在港交所官網披露通過聆訊后的資料集,擇日將正式啟動招股并主板掛牌上市,瑞銀集團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
據官網介紹,鷹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9月,總部在北京,主攻全球視網膜影像人工智能領域。該公司基于視網膜影像人工智能識別的早期檢測、輔助診斷及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通過視網膜影像、多模態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改善了慢性病傳統的早期檢測及診斷方式,在醫療機構和大健康場景中實現對慢性病的無創、精確、快速、高性價比且大規模的診斷及相關健康風險評估。
事實上,今年AI醫療公司上市潮此起彼伏,異常洶涌。從細分賽道來說,影像應用領域因其更易實現商業化價值,成為AI醫療炙手可熱的領域。根據行業數據統計,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AI醫學影像市場的融資金額由2015年的5億元增至2020年的3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5.3%。
對比其他AI醫療公司,鷹瞳科技已經占得一些上市優勢。據了解,對于醫療人工智能企業來說,三類證是最重要的入場券,而在2020年8月,鷹瞳科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圖像輔助診斷軟件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在同類產品中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第三類醫療器械證書,并由此展開在國內醫院的使用,協助及減輕醫生的醫學診斷工作。
在招股書中,鷹瞳科技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核心產品的持續優化、開發和商業化;資助硬設備的研發和生產;資助正在進行的及未來的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研發;豐富產品組合;為與學術和研究機構就聯合研究項目進行的合作提供資金;以及用于營運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在二級市場融資之前,天眼查App顯示,鷹瞳科技總計完成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智朗創投、禮來亞洲基金、搜狗、清池資本、中信、平安、九合創投、復星和奧博資本等。
不過,融資都是周期性的。“鷹瞳科技上市可以讓自己準備更多的子彈去應對競爭,盡量跨過這個殘酷的競爭時期,同時也更容易得到公眾和資本市場的認可,提高公司聲譽,增強抗風險能力。”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表示。
至于具體的上市時間,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鷹瞳科技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對方未給出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鷹瞳科技也沒逃過AI公司普遍虧損的命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鷹瞳科技的營收額還是比較可觀的,分別為3042萬元、4767萬元和2217萬元,而對應的虧損分別為8714萬元、7963萬元和1207萬元。
任重道遠
近幾年,國家對于人工智能醫療產業一直是鼓勵的態度。2017年,國家藥監局更新了《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將AI醫療器械列為第二類或第三類醫療器械;2021年7月,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人工智能醫用軟件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為AI醫療器械的分類提供進一步指導。
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入局者。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AI醫療機械市場近幾年發展迅猛,全球AI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8650萬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5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2.4%,預計2025年達到177億美元。
但總體來說,中國AI醫療器械市場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25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2.92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04億元。
“AI醫療的前景非常廣闊,比如用AI影像篩查一些早期的疾病,這在醫學領域都是很大的進步,可現在這個行業還沒有發展到能夠真正掀起風潮的階段,仍然需要持續性的投入。”王超說。
盡管醫療AI產業充滿想象力,在前幾年的投資熱潮中也曾站上風口,但要真正嵌入現實應用場景,解決臨床痛點,并非易事。包括鷹瞳科技在內,去年共有9項醫療AI產品獲得三類證,對它們而言,這只是敲開了商業化的大門,里面的果實還沒有人摘到。
此外,鷹瞳科技當然也要面臨行業競爭。據悉,愛爾眼科、泰立瑞、體素科技、BigVision等企業,都在大力研究利用AI篩查糖網病的技術。
鷹瞳科技CEO張大磊對此非常清醒,他表示:“醫療健康AI是個細分領域,還很早期,所有人都在摸索,我們也是。”除了糖網篩查和心梗、中風等“殺手級”疾病的風險評估預警,張大磊還希望未來通過視網膜AI,實現個人健康的持續監測,發現疾病于未然,并且做到人人可及。實現這些目標,他打算進行一場長跑,用50年來達成。
- 兩部門發布《意見》:要求各部采取針對性舉2022-01-24
- 鄧長昌:盡快對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進行系統2022-01-24
- 黃月珍:推進綜合改革打造臺灣同胞“第二生2022-01-24
- 李家榮:優化創新生態掀起新一輪民營經濟發2022-01-24
- 黃玲:全方位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在創造高2022-01-24
- 李金算:加快構建政府公共數據服務體系打造2022-01-24
- 住建部在全國推進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 2022-01-24
-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2022-01-24
- 云南安寧打破農民職業發展“天花板” 開展2022-01-24
- 2021年遼寧省糧食生產形勢喜人 糧食總產量2022-01-24
- 春節期間遼寧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進行分析研2022-01-24
- 遼寧海城市確保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過652022-01-24
- 遼寧盤錦公布12件民生實事 推進高質量發展2022-01-24
- “有夢 有為”周末青年志愿行動在李滄舉行2022-01-24
- 聽·見 | 動畫師變身面塑傳承人,這個802022-01-24
- 26名群眾代表青島占倆!高二學生成省政協旁2022-01-24
- 追蹤丨全民接力,傳來好消息!即墨失聯3天2022-01-23
- 立案查處!青島昌明置業有限公司森林公園項2022-01-23
- 半島驗房丨膠州億陽金都馨城毛坯房墻面銹點2022-01-23
- “樂動市南”!逛街時與藝術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間煙火氣!逛吃、選年貨、置辦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灣夜靜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遺專家亮絕活!2022年山東省2022-01-23
- 風雨無阻!嶗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足球隊員2022-01-23
- 市北區探索服務賦能新路徑 營造企業發展好2022-01-23
- 市北區聚焦中醫藥長遠建設,產生“雙驅動”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在福州開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48810億 今年預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