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用大量智能手機可以構建地震監測網絡
- 新華網
- 2025-07-25 10:49:33
美國《科學》雜志日前刊登一項新研究說,利用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大量內嵌運動傳感器的智能手機和專門算法,可以構建一個地震監測網絡,其性能已在一些地震中得到證實,可以作為現有地震警報網絡的補充。
地震預警系統能夠為人們躲避危險、挽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然而目前許多地震多發國家和地區還沒有建立起亟需的監測臺網。
谷歌公司研究團隊發表的這項新研究說,他們利用全球20多億部內嵌運動傳感器的安卓手機和專門算法,構建了一個巨大的地震監測網絡。當手機處于靜止狀態時,其內嵌的加速度計能夠感知地震波產生的加速度,并向服務器發送數據。研究人員開發出專門的算法來分析這些信號,以對地震進行識別。
對該系統運行最初3年的數據分析顯示,它捕捉到了逾1.1萬次地震,并向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用戶發送了4.5級以上地震警報,其性能有時可與傳統地震警報系統相媲美。用戶反饋顯示,85%收到警報的人感覺到地面震動。
這項研究是對當前廣為普及的智能手機的創新運用。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手機監測網絡不能取代官方的地震監測或警報系統,而是可以為缺乏傳統地震監測和警報網絡地區的民眾提供補充服務。
關鍵詞:
- 新研究:用大量智能手機可以構建地震監測網2025-07-25
- 第七批新職業聚焦三個“新”2025-07-25
- 科創板,助資源向“硬科技”集聚2025-07-25
- “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助殘成果加速涌現2025-07-25
- 全球首個光伏直流領域國際標準發布2025-07-25
- 發展“機器人+”守護大國糧倉2025-07-25
- 人工智能解鎖出游新體驗2025-07-25
- 2025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2025-07-25
- 智能體,讓產與教“零距離”對接2025-07-25
- 我科學家實現高效體細胞克隆2025-07-25
- 發展“機器人+”守護大國糧倉2025-07-25
- 人工智能解鎖出游新體驗2025-07-25
- 智能體,讓產與教“零距離”對接2025-07-25
- 智能體,讓產與教“零距離”對接2025-07-25
- 我科學家實現高效體細胞克隆2025-07-25
- 把好駕駛自動化的倫理“方向盤”2025-07-25
- 科學與健康|以光為“尺”探索物質微觀結構2025-07-25
- 上半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同比增長16.4%2025-07-25
- 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數字經濟2025-07-25
- 上半年我國實施汽車召回超528萬輛2025-07-25
- 電動自行車新國標9月實施 四部門部署提升2025-07-25
- 低空經濟升維:從技術突破到生態繁榮2025-07-25
- “新舟”60民用搜救機完成首飛2025-07-25
- 全國超12億人可刷碼刷臉進行醫保結算2025-07-25
- 近200名垂釣愛好者競技呼瑪盡覽界江美景2025-07-24
- 今年第9號臺風“羅莎”生成 未來對我國近2025-07-24
- 湖南懷化無物業老小區“自管鑰匙”蝶變幸福2025-07-24
- 國門高鐵站憑祥東站站房建設完成 預計今年2025-07-24
- 2025年廣東知識產權國際研習營在廣州結業2025-07-24
- 贛江觀瀾:科技“賦”農 種稻何以有道?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