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觀瀾:科技“賦”農 種稻何以有道?
- 中國新聞網
- 2025-07-24 19:11:30
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蔣巷鎮大田農社的烘干倉內,21歲的戴一帆對自己的大學專業有了更真切立體的認識。“基地有8個烘干倉,每個倉能存放30噸糧食,從運輸到烘干,都能自動化完成。”戴一帆是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今年7月初,學習現代農業技術專業的他從江西宜春來到南昌這家萬畝智慧農場進行畢業實習。
“我從小在城市長大,過去對農業的大多認識都來源于課本知識。讀大學后,也經常被人問大學讀什么專業?現代農業技術是什么?總覺得講不清楚。”初到大田農社,戴一帆就趕上了早稻開鐮。“水稻收割有無人收割機、插秧有無人插秧機、田間管理有智慧農情監測站、育秧有智慧工廠,一畝田從早稻收割到晚稻插秧也不過一天時間。”“雙搶”的全流程機械化,讓戴一帆逐漸找到了答案。
圖為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蔣巷鎮的大田農社水稻種植區,農戶正在收割早稻。 受訪者供圖
今年,大田農社種植早稻1萬余畝,畝產達到1400斤左右,比往年高出近200斤。“除了天氣給力之外,產量的提高還得益于基地實現了智慧農情監測全覆蓋。”大田農社主管范鵬介紹,去年下半年,大田農社增設400余套智慧農情監測站,讓1.3萬余畝良田實現“掌上管理”。
“智慧農情監測站可以實時監測田塊周圍的濕度、風速、光照強度等外部環境信息,工作人員無需下田就能在手機后臺收集到最精準的數據,通過與標準值對比,從而更好地進行田間管理。”數字化信息的高效應用讓種田從“土行業”變成了“技術活”。“如今,我們平均每個人可以輕輕松松管理500多畝田地,眼下晚稻插秧即將收尾,接下來就是準備收割再生稻。”范鵬說。從“會”種田到“慧”種田
離開大田農社沿贛江向北約40公里,是地處鄱陽湖平原的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眼下,這里的2萬余畝水稻綠色高產示范基地內正進行著“雙搶”的收尾工作。
“今年基地的1.6萬畝早稻大豐收,畝產平均達到了1200斤。”該基地相關負責人熊雪楚介紹,雖然基地早稻產量和往年相比較為穩定,但生產成本卻有所降低。“這主要得益于水稻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和基地在早稻育秧時新采用的秸稈基質板育秧技術。我們將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秸稈碎末制成可降解的育秧板,不僅能提高育秧效率,還節省了近70%的育秧成本。”熊雪楚說。
圖為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萬畝水稻綠色高產示范基地內,農戶在栽播晚稻。劉家興 攝
“會”種田是第一步,“慧”種田才是關鍵。2萬余畝良田怎么管?該基地將2萬余畝農田分成60多個種植單元,每個單元聘請一位“田管家”,通過物聯網監測、標準化流程和績效激勵機制等帶動周邊農戶科學種田。
“‘田管家’每個月有3000元的基本工資,年底產量達到設定的基本畝產,每畝還會有300元獎勵,超出部分按標準累加,這樣種田就像工廠流水線一樣智慧、高效。做得最好的‘田管家’每畝田收益能達到600多元。”熊雪楚介紹。
基地的“田管家”熊賢春是當地有名的種田能手,2022年,“單打獨斗”種了半輩子地的他認領了350畝水田,成為一名“職業農人”。“種子、肥料和農機都由基地提供,全程機械化種田,比過去輕松多了,收益也可觀。”熊賢春說,去年水稻收成不錯,他拿了10多萬元的種田獎勵。
圖為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萬畝水稻綠色高產示范基地內種植的早稻試驗品種。劉家興 攝
科學種稻,良種也至關重要。如今,該基地還與江西農業大學合作共建水稻品種試驗田,承接國家生物育種項目、江西省水稻良種聯合攻關項目等。眼下,趁著天氣晴好,該基地計劃將在本周完成180余個晚稻試驗品種的栽播工作。
為確保“雙搶”工作高效推進,連日來,南昌市農業農村部門積極籌劃,已準備各類“雙搶”農機具達4萬臺。據農情調度,目前南昌市已完成早稻收割176萬余畝、晚稻栽播118萬余畝,預計將在7月底全面完成“雙搶”任務。
關鍵詞:
- 贛江觀瀾:科技“賦”農 種稻何以有道?2025-07-24
- 2025HOTELEX中國國際中餐烹飪錦標賽在成都舉行2025-07-24
- (鄉村行·看振興)吉林G331國道串珠成鏈:2025-07-24
- 河北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大部分地區將迎2025-07-24
- 北京將立法保障“老有所養”2025-07-24
- 青海多地將出現大雨或暴雨天氣 引發次生災2025-07-24
- @家長 帶娃出行,這份防走失指南請收好2025-07-24
- 華文媒體四川達州探尋巴文化之源2025-07-24
- “藝術”也能不同?河北秦皇島“文藝范兒”2025-07-24
- “三臺共舞”上演 臺風“范斯高”逼近浙江2025-07-24
- 水潤拉薩城 千年古城“煥新”2025-07-24
- “靈動江河·山宗水源之大美青海”網絡主題2025-07-24
- 湖北十堰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香果2025-07-24
- 節氣文化激活健康消費 二十四節令美食促消2025-07-24
- 西藏林芝市森林消防開展繩索救援強化訓練2025-07-24
- “全社會反詐青年在行動”活動來啦!微眾銀2025-07-23
- “愛瑪醬の閃亮出道社”廣州螢火蟲動漫游戲2025-07-23
- 漢數科技亮相方升大會 | 大數據與AI雙輪2025-07-22
- 北京市西城區著力打造“海鷗熱線”用藥咨詢2025-07-22
- 方舟健客與諾和諾德簽署合作備忘錄 打造全2025-07-22
- 諾和諾德與方舟健客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以2025-07-22
- 嚴重過敏反應有多嚴重? 北京協和專家孫勁2025-07-22
- 傳統醫學瑰寶龜齡集有望成為守護記憶新視角2025-07-22
- 粵貿通聯助力廣東創造 東莞優品閃耀中亞 2025-07-21
- 繁花有聲|藍凌與阿里云一起,讓AI時代的組2025-07-18
- 繁花有聲|帆軟與阿里云一起,用AI讓數據成2025-07-18
- 繁花有聲|涂鴉智能與阿里云一起,共同推動2025-07-18
- 繁花有聲|高德與阿里云一起,開啟智慧出行2025-07-18
- 繁花有聲|阿里云與產品伙伴共繪AI生態新圖2025-07-17
- “全球好棉,一棉一世界”:全棉時代亮相第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