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智”鑄“鏈” 國產高端裝備多點突破
- 經濟參考報
- 2025-08-09 18:13:14
以“智”破局 攻堅核心技術短板
全球最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全球最長陸上風電葉片、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重載鐵路“動力之王”的全球最大功率電力機車、國內電壓等級最高和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電抗器……“十四五”期間,制造業大省湖南涌現出一大批高端裝備創新成果。
記者近日從湖南等地行業一線獲悉,高端裝備產業正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在集成電路領域,相關企業持續提升產能與質量,“中國芯”應用比例不斷提高,多個關鍵環節自主可控取得進展。針對航空發動機、深海深空裝備等“卡脖子”領域,研發投入持續加大,技術迭代加速推進。
智能制造升級成為重要抓手。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關鍵裝備自主化水平提升全面推進,汽車、能源等行業成套裝備智能化改造成效顯著。三一重能韶山葉片工廠的智能化實踐頗具代表性,其采用全智能輔助定位、機器人激光引導等技術,實現葉片生產全流程自動化管理,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范本。
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凸顯。三一重工等企業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領域布局新項目,帶動行業技術水平整體提升。
“在超級技術窗口期,三一正圍繞‘全球化、數智化、低碳化’開啟第三次創業,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方面大舉投資。”三一重工董事長向文波說。
以“鏈”聚力 構建協同產業生態
長沙作為全球知名的“工程機械之都”,多家龍頭企業在“十四五”期間取得標志性成果:三一重工奪得全球挖掘機銷量冠軍;中聯重科海外營收占比超過50%;鐵建重工成功研制超大直徑盾構機主軸承,完成盾構機全產業鏈自主化的“最后一環”。當前,工程機械企業一邊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一邊抓緊布局新賽道、新產品,持續強鏈、延鏈、補鏈。
這是我國高端裝備產業構建協同生態的一個側影。當前,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建設呈現強勁勢頭。記者從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近年來,湖南形成了省、市、縣三級大抓產業集群建設的強大合力,國家級產業集群建設取得突破。其中,長沙工程機械等5個產業集群成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15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進入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衡長株潭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產業集群自入選“國家隊”以來,發展提速。集群內特高壓變壓器、軌道交通牽引變壓器等多款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或全國領先。湘雁輸變電產業服務中心負責人晏華衡表示,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地方政府將搶抓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的有利契機,加大創新投入、完善產業鏈生態鏈供應體系,引進更多高端創新項目,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在國內產業集群建設提速的同時,高端裝備國際供應鏈合作也不斷深化。第三屆鏈博會上,中國中車、廣汽集團等展示的產業鏈協同成果,彰顯了我國高端裝備產業的體系競爭力。
以“策”助推 多維發力謀突破
新建產線、更新設備、技術改造……走進湖南省衡陽市衡南高新區,多家輸變電產業鏈上的企業里一片繁忙景象。
沖刺收官,各地產業園區加快行動。衡南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孟炎表示,“十四五”收官之年,園區將繼續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做好企業服務,招引輸變電產業的重點供應商,增強“特高壓輸變電”配套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
各地政府也在積極出臺政策,比如,黑龍江出臺支持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對智能農機企業研發投入給予50%上浮補助,支持大馬力拖拉機、智能農業機器人等整機及關鍵零部件攻關,單個項目最高支持5000萬元;重慶打出“組合拳”推廣應用首臺(套)裝備,促進裝備制造業優化升級。
標志性產品接連取得突破,為高端裝備產業沖刺“十四五”目標提供了關鍵支撐與強勁動力。今年以來,我國企業在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的標志性成果,不僅為高端裝備產業構建技術底座,更持續釋放新質生產力的乘數效應。數據顯示,全國已累計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成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推進近萬家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高端制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等專家建議,決勝“十四五”之際,仍要加大對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材料、工業基礎軟件、基礎工藝及裝備、產業技術基礎等“五基”的支持力度,圍繞重大裝備短板環節開展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同時,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人工智能+裝備”迭代升級、換道超車。
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宮超則建議,通過舉辦“十四五”高端裝備成就展及相關論壇,強化行業交流與科創分享,并可考慮將成就展“國際化”,為產業出海提供窗口。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各項舉措落地見效,高端裝備產業有望圓滿完成“十四五”目標,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裝備支撐。
關鍵詞:
- 強“智”鑄“鏈” 國產高端裝備多點突破2025-08-09
- 業界呼吁AI時代 強化APP風險分類分級管理2025-08-09
- 長征十二號火箭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衛星2025-08-09
- 我國IPv6活躍用戶達8.34億 占全國網民數的2025-08-09
- 何以中國|遇見天津,對話世界_焦點熱聞2025-08-09
- 焦點信息:利用保險代理業務便利牟取不正當2025-08-09
- “智造”牽引國產糧機裝備升級2025-08-09
- 科學與健康|基因組編輯新利器:PCE技術實現2025-08-09
-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2025-08-09
- 從單點創新邁向全鏈條重構 醫療數智化應用2025-08-09
- 腦機接口技術不斷發展 倫理挑戰正在加劇2025-08-09
- 四部門出手! 醫療科普不是“流量生意”2025-08-09
- 建好數字生態賦能中小企業2025-08-09
- 三年內我國將建成200+卓越級智能工廠2025-08-09
- “大航天時代”輪廓愈發清晰2025-08-09
- “鐵臂巡守”“CT掃描”——中國高鐵運維機2025-08-09
- 科技政策“瘦身強體”釋放制度“紅利”2025-08-09
- 科技政策“瘦身強體”釋放制度“紅利”2025-08-09
- 三年內我國將建成200+卓越級智能工廠2025-08-09
- 我科學家借隕石揭秘月球“嬰兒期”2025-08-09
- 低空經濟發展需要科技的強大支撐2025-08-09
- 上半年福建省氧化鋁出口值位居全國第二2025-08-09
- 首項醫療保障領域國家標準發布|觀察2025-08-09
- 注意!清遠這些區域正在開展基孔肯雅熱疫情2025-08-09
- 每日頭條!原中國人壽西安分公司兩名銷售人2025-08-09
- 新華鮮報|科學之光閃亮!2025未來科學大獎2025-08-09
- 智能制造裝備亮眼表現因何來2025-08-09
- 破解未成年人上網的新難題2025-08-09
- 在這家AI體驗館看見未來養老“科技范”2025-08-09
- 七部門:到2027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