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借隕石揭秘月球“嬰兒期”
- 光明日報
- 2025-08-09 17:30:20
據大碰撞假說,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亞”猛烈撞擊了年輕的地球,巨大的沖擊將大量物質拋向太空,最終凝聚形成了月球。這場撞擊釋放的能量如此巨大,以至于剛剛誕生的月球幾乎完全被熔融的巖漿覆蓋,形成了深達上千公里的“巖漿海洋”。后來慢慢冷卻,形成了今天的月殼和月幔。但這場“巖漿海洋”究竟何時開始,又何時結束?
對這塊名為NWA 14729的月球隕石的研究有了新發現。王水炯介紹:“這是一塊來自月球高地的鎂質巖套隕石,含有特殊的含鋯礦物(如鋯石、斜鋯石等),它們就像‘時間膠囊’,記錄了月球早期的化學信息。”
研究團隊利用高精度離子探針技術(SIMS),測量了這些礦物的鉛同位素組成,最終計算出它們的年齡——約44.06億年,誤差僅有±3.2百萬年,是目前最精確的月球早期年齡數據之一。
更關鍵的是,這些礦物顯示出一種“高初始鉛”(HIP)的特征,也就是巖石形成之初就具有了非常高的放射成因鉛,表明它來源于一個更古老、鈾含量極高的巖漿源區,經歷較長時間演化才能積累如此多的放射成因鉛。通過計算機模擬,研究團隊推斷:月球“巖漿海洋”可能在45億年前就已形成,并在較短的時間內冷卻,即使考慮極端條件,其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億年。
該發現對國際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提出了挑戰。過去科學家普遍認為,月球在約43.5億年前才完全凝固。但這項新研究提出,43.5億年可能并非“巖漿海洋”的終結時間,而是月球后來經歷的其他重大熱事件(如大規模隕石撞擊或月幔熔融)的記錄。
李秋立表示:“這一發現將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月球早期演化模型,也將修正年輕月海玄武巖中的鉛演化模型。”
關鍵詞:
- 我科學家借隕石揭秘月球“嬰兒期”2025-08-09
- 低空經濟發展需要科技的強大支撐2025-08-09
- 上半年福建省氧化鋁出口值位居全國第二2025-08-09
- 首項醫療保障領域國家標準發布|觀察2025-08-09
- 注意!清遠這些區域正在開展基孔肯雅熱疫情2025-08-09
- 每日頭條!原中國人壽西安分公司兩名銷售人2025-08-09
- 新華鮮報|科學之光閃亮!2025未來科學大獎2025-08-09
- 智能制造裝備亮眼表現因何來2025-08-09
- 破解未成年人上網的新難題2025-08-09
- 在這家AI體驗館看見未來養老“科技范”2025-08-09
- 七部門:到2027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2025-08-09
- 遏制健康領域“偽科普”生存空間2025-08-09
- 北京首家機器人主題餐廳來了!記者實探“色2025-08-09
- 當前熱訊:注意防護!未來一周,廣東這些地2025-08-09
- 要聞速遞:何以中國|人民網評:津門非遺 2025-08-09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福州朋友圈2025-08-09
- 高溫全勤!數據告訴你今年中伏有多熱 末伏2025-08-09
- 泰國一列車脫軌,造成多人受傷 焦點消息2025-08-09
- 末伏養生 過好這三關秋冬少生??!2025-08-09
- 每日看點!何以中國 | 聆聽“和合共生”的2025-08-09
- 協同發力應對暴雨洪澇災害 廣東保險業估損2025-08-09
- 晶采觀察丨暑期檔持續升溫 “電影+”激2025-08-09
- 供需批錄取結束!福州發布中招13號簡報2025-08-09
- U20女足亞洲杯預選賽:中國隊勝柬埔寨隊獲2025-08-09
- 福建省36所民辦高校年檢結論公布! 新視野2025-08-09
- 何以中國|這一津味“頂流”,藏著天津千年2025-08-09
- 濃煙中臨產孕婦被堵 民警護航開辟生命通道2025-08-08
- 今年前7個月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超23億2025-08-08
- 強降雨過后,如何防蚊滅蚊?|安全貼心話|2025-08-08
- 福建公布首批19個人工智能行業高質量數據集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