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
- 上觀新聞
- 2025-05-29 15:31:57
真醫生也做偽科普
隨著政府和平臺監管的加強,是否擁有認證信息已成為區分是否為正規醫療科普賬號的關鍵。不過,即使是通過了平臺認證的賬號,也不可全信。
例如,一位認證信息為某三甲醫院急救科的醫生在短視頻中宣揚:“反式脂肪酸的毒性超過了所有食品添加劑,被列入黑名單,還曾被世衛組織多次指出是致命的化學物質”。但事實上,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和代謝方面的疾病,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它會直接導致癌癥,世衛組織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也未將其列為致癌物。
再如,一位認證信息為某三甲醫院皮膚科的醫生在短視頻中稱:“如果你不想花幾十上百塊買漱口水,就用幾塊錢的碘伏來漱口”。可是,碘伏主要用于皮膚和傷口消毒,不適合作為日常漱口水使用;若用碘伏漱口,容易刺激口腔黏膜、破壞口腔菌群、還可能導致碘攝入超標等問題。
還有,另一位認證信息為某三甲醫院皮膚科的醫生發布了一條“體內有沒有癌,看手就知道”的視頻。不過在這條視頻下方,不少網友發圖片表示自己出現過指甲有黑線、手掌發紅等現象,去醫院檢查,發現是甲母痣、灰指甲等問題,并非患癌。
記者發現,這些傳播不實信息的醫生有一個共同特點——跨專業“科普”。上述急救科醫生的視頻主要以保健養生科普為主,沒有急救方面的內容;而兩位皮膚科醫生的短視頻內容則涉獵皮膚科、婦科、眼科、口腔科等多個科室。
嘴上是科普,背后是生意
為什么醫生會跨專業“科普”?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醫生背后,其實是MCN機構——連接內容創作者和廣告主的中介服務組織。MCN機構通過讓醫生帶貨,實現商業變現。
簽約MCN機構導致醫療科普變味的案例比比皆是。此前,有簽約過MCN機構的醫生現身說法,稱MCN制作團隊會過度干涉其科普內容,包括制作團隊給醫生的科普視頻腳本里,很多地方用詞不準確,有許多太過絕對的用語或是網絡流行語。倘若醫生把真正優質、有價值的內容寫成文案,MCN機構又不滿意,認為不適合互聯網傳播。
調查發現,偽科普文案極易獲取。在網購平臺上,記者以“醫療科普口播素材”為關鍵詞搜索,找到大量超低價醫療科普類口播稿,如“兒童健康科普文案8000+份”“16287份老年健康養生文案”“中醫養生文案口播素材”等。
記者購買了一份“兒童醫療健康科普文案”,查看小標題“幼兒急疹高燒如何處理”,文檔給出了服用布洛芬、退熱藥和鎮靜藥的建議。然而,有三甲醫院醫生表示,幼兒發熱或起疹子后,正確的做法是到醫院就診,驗血后確認感染了人類皰疹病毒6型或7型,才能確診為幼兒急疹。此外,幼兒急疹是一種常見的自限性疾病,家長應避免過度治療。
記者翻看文檔中的內容,其中充斥著大量偽科學,如“阿司匹林配紅酒可防耳聾”等。文檔中的內容與短視頻中許多“醫生科普”內容異曲同工。
記者還從多家三甲醫院獲悉,大部分醫院并不會審查醫生個人賬號的內容,也不為醫生“科普”內容背書。有醫院還建議,不要盲目聽從短視頻中的治療方法,患者應前往醫院進行診治。
短視頻科普內容仍需加強監管
記者查看了多家平臺的認證規則發現,不同平臺對于醫生身份審核認證的標準不一。一些平臺需要醫生提供醫院出具的在職證明等多種資料來驗證醫生的真實身份;一些平臺僅需提供執業醫師資格證就能獲得認證;還有一些平臺對藥劑師、護士等身份的證明也予以認證。
除了認證標準不一的問題,還有正規醫生資質被盜用、MCN機構運營醫療專業賬號等問題。此前,就有媒體曝光過民營醫院套用其他三甲醫院的資質,為該院醫生完成社交平臺注冊認證的案例。加上醫生普遍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保證內容更新,MCN機構就會將醫生注冊好的賬號代為管理。
絕大多數MCN機構運營醫生賬號的目的是獲利。為了增加流量和粉絲量,MCN機構往往要求簽約醫生發布一些不屬于該醫生所從事的垂直專業領域的內容,甚至通過“軟色情”等內容來博取眼球。
目前,監管部門已相繼出臺多個文件,以規范醫療科普亂象。而面對當下仍有不少真醫生講偽科普的現狀,平臺也應采取新措施,應對新問題。例如,通過AI識別關鍵詞,對可疑內容進行限流或標記“內容存疑”;加強科普類賬號的“專業認證”,未認證賬號不得發布專業領域內容;定期公示偽科普內容下架量、賬號處罰案例等數據,接受社會監督。
關鍵詞:
- 當心!不少認證過的“真醫生”在做偽科普2025-05-29
- 湖南慈利縣一溶洞因排污被污染?官方通報2025-05-29
- 6月我國氣溫大部地區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2025-05-29
- 我國華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氣象干旱已基本緩2025-05-29
- 端午假期哪些地區天氣較好適合出游?氣象專2025-05-29
- (友城故事)黃浦江與默西河,廿六春秋共潮2025-05-29
- 未來十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臺風生成概率仍處2025-05-29
- 華南地區遇“龍舟水” 國家氣象中心提醒關2025-05-29
- 全國首枚!高二學生成火箭總師,“手搓”火2025-05-29
- 端午假期中東部地區將有一次較大范圍降水過2025-05-29
- 科技向善看杭州:以創新致平等 為殘疾人解2025-05-29
- “七夕文化之鄉”握手“千年古都” 湖北鄖2025-05-29
- 官方組織、支持網民為大熊貓集資應援?熊貓2025-05-29
- 廣東預計今年“端午”假期高峰日車流量約912025-05-29
- 端午將至 入境口岸便捷服務和多彩文旅項目2025-05-29
- 暑氣漸升江蘇瓜熟待客:追瓜人尋甜蜜2025-05-29
- 江蘇將全面開展長江水生態考核工作2025-05-29
- 2025世界月經日,奈絲公主“聽勸式創新”守2025-05-28
- 灣區設計力,破界賦新章:中國好禮?文創大賽2025-05-28
- 「舒適·更進一步」,全棉時代女士內褲主題2025-05-27
- 重慶專家團隊創新“U8”胰腸吻合術 大幅降2025-05-26
- 一個讓你怎么都瘦不下來的原因,很多人都不2025-05-26
- 如何判斷自己是干皮還是油皮?超詳細的科學2025-05-26
- 雨后轉晴別大意!關鍵時刻“挪床”能保命2025-05-26
- 揭開防曬化妝品的“迷霧” “防護”還是“2025-05-26
- 構建起“空中生命走廊” 天津首條無人機低2025-05-26
- 濕疹反復發作?皮膚科醫生教你科學管理2025-05-26
- 中風呈年輕化趨勢!這些癥狀早發現真的能救2025-05-26
- 第二十七屆國際藥材節在河北安國開幕2025-05-26
- 如何保護皮膚健康?專家來支招202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