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丨抗戰信物·時空對話|炸不斷的民族脊梁:茅以升與錢塘江大橋
- 東方財富網
- 2025-08-23 21:03:50
抗戰信物·時空對話|炸不斷的民族脊梁:茅以升與錢塘江大橋
荔枝新聞2025-08-23 07:30
【編者按】
(資料圖)
在關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不分階層、不分職業,眾志成城,共御外敵。從硝煙彌漫的戰場到文藝宣傳的陣地,從物資保障的后方到秘密情報的戰線,萬千力量匯聚成不可阻擋的民族洪流。歷經歲月洗禮而留存至今的抗戰信物,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精神的傳遞者。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荔枝新聞推出《抗戰信物·時空對話》系列報道,以“信物”為媒,邀請當代青年與抗戰親歷者的后人展開對話,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探尋跨越時代的青春信念。
video
1937年12月,錢塘江上爆發一聲巨響。剎那間,錢塘江大橋鋼梁扭曲斷裂,橋墩轟然坍塌,濃煙裹著火星彌漫在江面上。茅以升望著江水,內心翻涌著難以言喻的痛楚——這座他耗時900多個日夜、甚至親手參與打第一根樁的“中國第一橋”,通車僅89天,為了防止日軍南進,就這樣在他眼前斷裂。
“父親形容,炸橋就像掐死了自己的孩子。”
錢塘江大橋全景鳥瞰圖
茅玉麟是茅以升最小的女兒,當年,她還沒有出生,但是對于父親茅以升,她花了一生時間去了解。從錢塘江畔對父親的回憶,到跨越世紀的精神傳承,茅玉麟對話東南大學交通學院茅以升班學生李婧,講述茅以升用一座鋼鐵橋,挺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茅以升女兒茅玉麟(左)與青年學生李婧
天塹難越,誓建中國第一橋
錢塘江,自古以“險”聞名。上世紀三十年代,積貧積弱的中國,面對這處天塹,徒喚奈何。江底流沙深達41米,尋常根基無從立足;夏秋狂潮,每秒4米的流速足以吞舟;更有臺風肆虐,虎視眈眈。而此前,國外設計師曾放言:“能在錢塘江上造橋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生!”不到40歲的茅以升,率領一群同樣熱血的工程師,向不可能發起了挑戰。
“父親與團隊工程師共制作了6套建橋方案,他做了很多錢塘江的水文地理的調研,最后選中一套認為是最好的,用自然界的力量解決自然界的障礙。”茅玉麟說道。他們在絕境中開出生路:首創“射水法”穿透深厚淤泥,用“沉箱法”在激流中澆筑根基,以“浮運法”駕馭龐大橋身……80余項難題被一一攻克,茅以升深知肩上重擔:錢塘江大橋的成敗,非一人榮辱,實乃中華民族能否挺直脊梁之大事!1934年,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錢塘江大橋,在國人的矚目與期盼中,破土動工。
錢塘江大橋奠基儀式上的茅以升(前排中)
戰火迫近,堅守中的生死考驗
橋未成,國難已至。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的硝煙彌漫華東,也籠罩了錢塘江畔的工地。翌日,凄厲的防空警報撕裂長空,日軍轟炸機直撲大橋!彼時,茅以升正與工友們在6號橋墩水下的沉箱中研討。驟然間,電燈盡滅,高壓空氣或停止輸送——一旦斷電,江水將瞬間吞噬所有人。生死一線間,他們在冰冷的沉箱中煎熬了漫長的半小時。當警報解除,光明重現,“來到岸上一看,工地上只有一位閥門工人,父親問剛才怎么回事,工人說飛機又來了,關閉燈是怕被敵人發現。”茅玉麟說,父親當時非常感動,堅守電閘的工人,未曾離開崗位半步,用生命守護著沉箱內的同胞。
戰火日益迫近,大橋的命運蒙上濃重陰影。茅以升心里思量,“萬一杭州失守,這橋不能留給日本人”。可即便炸毀,如果處理不當,敵人仍能修復大橋,快速通車南下。作為大橋的設計者,茅以升最清楚大橋的關鍵點在哪里。“父親設計之初,在14號橋墩處,就預留了埋放炸藥的方洞。”茅玉麟回憶。這處暗藏的“死穴”,是他最不忍面對卻不得不備的“后路”。
1937年9月錢塘江大橋概觀
痛下決心,親手炸毀“親子”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杭州門戶洞開。日軍鐵蹄洶洶,企圖跨過錢塘江長驅直入。“此橋,絕不能資敵!”于是,炸毀大橋,阻滯日寇的命令傳來。茅以升如遭雷擊,心如刀絞。“現在炸橋不可以,因為杭州很多的百姓還沒有離開,炸了大橋就等于炸斷他們的生路。”茅以升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先布好炸藥,兵臨城下時再點燃炸藥。隨后,他一面指揮工兵在大橋最致命處——主跨鋼梁銜接點、橋墩承重節點、公鐵連接部——精準埋設百余根引信;一面焦灼地守望著,守望著一車車物資和一批批逃難的同胞,通過這鋼鐵生命線。據許多浙江老人回憶,如果不是這條“生路”,杭州可能也會遭遇一場屠殺。
12月23日,暮色如鉛,離“炸橋令”已過去30余天,日軍騎兵部隊抵近大橋北端。最后時刻,終究來臨,茅以升萬箭穿心。
“轟——!!!” 天崩地裂的巨響過后,開通僅89天的錢塘江大橋,鋼梁扭曲斷裂,橋墩轟然坍塌,帶著滿身傷痕,緩緩沉入冰冷的江水中。他悲憤地寫下:“橋雖被炸,然抗戰必勝,立此誓言,以待將來。”
錢塘江大橋炸毀后,日軍在江邊觀望
守護藍圖,廢墟之上盼重生
硝煙未散,希望未泯。“錢塘江大橋被炸以后,父親就把所有建橋的資料,包括影片、照片、還有一些書籍等打包成了14個木箱子,隨身帶著往后方撤離。當時父親就說:‘抗戰必勝,此橋必復’。”茅玉麟回憶。舉家后撤時,縱使遭遇大火焚毀了幾乎所有家當,茅以升和他的工友們,拼死守護著14箱資料,分寸未損。這沉甸甸的資料,是信念的火種,是復興的藍圖。
自忍痛炸橋那一天起,復橋的希望便一直埋藏在茅以升心底。1946年,茅以升帶領橋工處的工作人員和精心保護下來的14箱資料回到杭州,開始了錢塘江大橋的修復重建。彼時,時局動蕩,經濟負擔很重,修修停停、時斷時續,7年后的1953年,錢塘江大橋才得以完全修復,重新通車,至今仍巍然屹立,并于2006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錢塘江大橋通車50周年,91歲的茅以升在錢塘江邊
1987年10月,錢塘江大橋通車50周年,茅玉麟回憶當時91歲高齡的父親,來到了錢塘江邊,他拒絕坐輪椅,顫巍巍地扶住橋欄,久久凝望著奔流不息的江水說不出話來……江風拂過他飽經滄桑的面容,他說:“每來一次,就少了一位當年的戰友……但這橋還在,還在為百姓服務。想到此,心中亦有寬慰。”
茅以升與女兒茅玉麟
今天,當我們驅車駛過這座歷經戰火洗禮的鋼鐵巨龍,當我們在橋心公園憑欄遠眺,錢塘江的波濤仿佛仍在訴說著那段歷史。茅以升的遠見卓識——最初的雙行道設計、預留的步行空間——至今仍便利著萬千行人。他不僅用智慧和鋼鐵在驚濤駭浪中架起了通途,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以斷橋明志,挺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茅以升與錢塘江大橋,永遠融入了中華民族浩蕩前行的精神血脈之中。
如今的錢塘江大橋
監制/王智勇統籌/劉娟制片人/沈穎 周詩婕 馮金同 姜弘毅編導/祝亦楠攝像/孫浩瀚 李博睿剪輯/劉香楠視覺包裝/孫偉 喬旭 秦宏圖 陳嘉駿文稿/吳珂
- 新消息丨抗戰信物·時空對話|炸不斷的民族2025-08-23
- “劍魚”周日將給廣州潑雨,下周二雨勢減弱2025-08-23
- 2025年A股飛行汽車的上市公司龍頭股名單梳2025-08-23
- 每日熱訊!不用拿徐昕來換?廣東隊有望“白2025-08-23
- 劉國梁抱起15歲女兒+親吻臉頰:賀其獲職業2025-08-23
- 【速看料】鄖陽區榮獲“中國文旅融合高質量2025-08-23
- 每日訊息!湛江啟動Ⅲ級響應應對臺風“劍魚2025-08-23
- 迪富電子“一種控制器的低功耗控制方法及系2025-08-23
- 【長三角日報】江蘇實施電價新政,新能源車2025-08-23
- 李國旭:球隊的傷病情況有所好轉;對河南隊2025-08-23
- 當前熱議!印度將繼續對巴基斯坦航班關閉領2025-08-23
- 焦點速讀:國家防總針對海南啟動防汛防臺風2025-08-23
- 上交所決定終止對福建德爾主板IPO的審核|速2025-08-23
- 焦點快播:8月23日山西興寶鋼廠廢鋼上調202025-08-23
- 山東海化等公布“一種氮氧化物廢氣的處理方2025-08-23
- 冷鏈龍頭企業,關注收藏好!(2025/8/22)2025-08-23
- 動態焦點:東方甄選:持續經營業務總營收442025-08-23
- 福建蘭花香飄海外 1-7月出口蘭花1631萬元2025-08-23
- 前7月陜西汽車產量108.3萬輛 同比增長22.1%2025-08-23
- 國家防總針對海南啟動防汛防臺風四級應急響2025-08-23
- 處暑=出暑?廣州還在高溫榜上2025-08-23
- 熱點!投保時如何識別保險的附加費用?2025-08-23
- 每日看點!招商策略:建議重點關注整個稀土2025-08-23
- 招商策略:建議重點關注整個稀土板塊 尤其2025-08-23
- 焦點速讀:視聲智能: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262025-08-23
- 2025年小麥上市公司龍頭股名單,收藏這些!2025-08-23
- 投資者在基金投資中應如何保持理性決策?|2025-08-23
- 中國華電自主研制“華電睿翼”國產透平一級2025-08-23
- 工信部副部長熊繼軍:切實提升算力資源使用2025-08-23
- 今日報丨福建省郵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舉辦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