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分以上都不算高分 考研國家線普遍大幅度上漲
- 光明日報
- 2022-03-13 09:53:29
3月11日,2022年考研國家線公布。除少數專業外,分數線普遍大幅度上漲,有的專業漲幅超過10分。
與2021年相比,A區學碩歷史學、藝術學上漲15分,哲學、教育學、法學上漲14分,經濟學、文學、管理學上漲12分,理學、工學、醫學上漲10分。專碩除農學、軍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三類專業之外,也全線上漲。
記者翻閱近年資料,考研國家線浮動空間基本在5分左右。這次,國家線普遍大幅度上漲,在報考人數逐年攀升和碩士擴招的雙重背景下,考研變難了嗎?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這又預示何種趨勢?
“400分以上都不算高分”
即便考了410分,江西考生鄒云(化名)也沒敢掉以輕心,“今年的高分比較多,總的來說,400分以上都不算高分”。
鄒云報考的英語專業歷來都是熱門,分數線居高不下。今年該專業國家線更是刷新了近十年紀錄,提高了12分,達到367分。
在考研人數迅速攀升的同時,高分層出不窮,競爭越來越激烈。
“這個問題表面看是教育規模擴張帶來的。”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羅燕分析,當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普及程度時,上大學就失去了曾經具有的社會篩選作用。她說,“本科普及了,研究生教育自然而然就變成了社會篩選器。考研就成了精英高等教育時代的‘高考’,依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按照教育部的統計,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在2021年、2022年突破900萬、1000萬。為了應對緊張的就業形勢,相當一部分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以增加自身競爭力。
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考生因為就業壓力大,想增強就業競爭力而選擇考研。該報告勾畫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憑,是為了在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
“考研熱度不退,背后有兩個因素值得關注。”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謝愛磊分析,一是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推高了報考基數,二是文憑“通脹”現象逐漸顯現。
曾有社會學者質疑普通人對學歷提升的追求,認為其并非工作變得復雜、對知識和技術的要求不斷提升的結果。謝愛磊表示:“現階段,不少人選擇借助文憑這一特定手段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從這個角度看,學生們要保持社會地位或實現社會流動,就要不斷地追求更高類型的文憑。”
“高分并不等同于高質量生源”
3月11日,教育部召開視頻工作會議,部署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工作。各招生單位將按規定,在國家分數線的基礎上,自主確定并公布本單位各專業考生進入復試的要求。“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將于3月底左右開通。
伴隨著普漲的國家線,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紛紛公布自主劃線情況。清華大學應用統計復試線為420分,其中業務一和業務二分別要求140分、130分以上,浙江大學經濟學復試線為395分。
“高分并不等同于高質量生源,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如何在眾多高分考生中選拔出確實具備創新潛力的學生。”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說,在研究生復試工作中,要督促導師切實參與招生,根據學生的報考材料對其研究能力進行全面、科學評估。
“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招生選拔僅僅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步,在后續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中如何保障培養不“注水”、學位不“貶值”是未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水梅認為,研究生教育必須處理好規模和質量的關系,既要把好招生質量關,更要嚴控培養質量關。
謹防考研成“分數游戲”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457萬人,比2021年增長80萬人,增幅為21%。從近年數據來看,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比2019年增加了51萬人,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36萬人。
自2016年起,我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長趨勢。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長15.8%。謝愛磊預測,考研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但要謹防考研成為一場焦慮的“分數游戲”。
“為了考出更高的成績,備考漫長而艱辛。而由競爭推高的分數線,只會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在謝愛磊看來,只有合理調節收入差距,全社會共同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減少學歷歧視,才能推動個體按照自身需要選擇人生道路,而不是朝同一個方向“卷”下去。
“很多國家的高等教育除了分層,在層次內還有豐富的分類,起到了分流的客觀效應,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配置也調節和分流了教育需求。”羅燕說,“促進高等教育分類發展,建立多元的教育流通機制,是實現人才有效配置,緩解考研過熱的根本解決之道。”(記者 陳鵬)
- 400分以上都不算高分 考研國家線普遍大幅2022-03-13
- 吉林省新增本土確診1412例 其中長春831例2022-03-13
- 南京:全力以赴阻斷疫情傳播2022-03-13
- 北京冬殘奧會將留下什么遺產2022-03-13
- 新華全媒+丨“無聲氣氛組”溫暖賽場2022-03-13
-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所有場館賽后將對公眾2022-03-13
- 【新聞特寫】不想說再見2022-03-13
- 守護美麗青島!以愛之名溫暖再集結 青島網2022-03-12
- 新冠抗原自測產品,正式上市!2022-03-12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安全部紀檢監察組原2022-03-12
- 重慶新增9例核酸檢測初篩陽性均為學生2022-03-12
- 真快樂APP攜手國美電器助力消費,即日向廣2022-03-12
- 真快樂APP&國美電器活動加碼 黑伍大促嗨購2022-03-12
- 福建三地公布中考報名時間2022-03-12
- 福建完成植樹造林70.6萬畝 占全年總任務的2022-03-12
- 11日,福建省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無癥狀2022-03-12
- 落落新作《遇見你》定檔5.1 李汶翰徐若晗2022-03-12
- 河南多個鄉鎮加快災后重建 確保集中安置受2022-03-12
- 2021年我國共完成造林種草666.67萬公頃2022-03-12
- 相互激勵 增進友誼(精彩綻放)2022-03-12
- 【數據兩會】2022年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600萬2022-03-12
- 內地醫療物資抵達香港 陸續按需分發使用2022-03-12
- 搶抓農時 各地全力做好春耕備耕2022-03-12
- 北京冬殘奧會|專家: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2022-03-12
- 【海報】無礙,有愛,攜手一起向未來2022-03-12
- 教育部發布2022年研究生考試國家分數線2022-03-12
- 2021年我國共完成造林種草666.67萬公頃2022-03-12
- 致富綠,“植”抵人心!2022-03-12
- 在人生的彎道實現超越2022-03-12
- 人民體談:冰雪鑄雄魂,恒心淬芳華202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