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和現代并不矛盾 古老與時尚可以在生活中交匯
- 珠江時報
- 2021-05-21 11:42:48
端起一套茶具,就能“切磋”南海功夫;通過一套擴香印章,可以“嗅”出南海7個鎮街的特色文化;連通網絡,還能在線上360度VR實景打卡區內的博物館,欣賞館藏珍品……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在南海,隨著博物館“打開方式”的多元化,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南海大地上的文化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逐漸鮮活起來,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
在南海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梁惠顏看來,讓“文物”走進千家萬戶,全方位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最好方式。
目前,南海全區已備案博物館10家、藝術館(展覽館)32家,規模及層次均處于全市領先水平,為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文創 讓文物融入當代人的生活
傳統和現代并不矛盾,古老與時尚可以在生活中交匯。
5月16日,70多套“南海有禮”文創產品首次亮相,精美的設計驚艷了廣大市民,其中“鎮水鐵牛”因其“萌萌噠”造型,被大小朋友津津樂道。
民間相傳,大禹治水時,每治好一處,即鑄一鐵牛沉入水底,意在鎮服水患。在南海區博物館里,便有一只清代鎮水鑄鐵牛。相關史料記載,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桑園圍再次大修,是年十月初九,在西樵海舟麥村下沉鐵牛兩只,此牛便是其中一只。
在以“鎮水鐵牛”為原型的文創作品中,它不再是展柜中不能觸碰的文物,而是褪去冰冷的金屬“外套”,成為人見人愛的精致音樂盒、粉色儲錢罐、胖嘟嘟紙巾筒。
無獨有偶,當南海功夫與高端茶具相結合時,便有了文武雙全的“即視感”。在“武韻南海”茶具的設計中,茶盤圖樣取自西樵圖碑,并采用金線描繪其地形地貌,展現西樵的人文氣脈;壺身采用木人樁的造型,杯身鍍有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招式動作,不同造型的茶杯在推杯換盞的時候,便有了“以武會友,切磋交流”之意。
還有“南海印象”擴香印章,其頂部運用設計手法抽象提煉出南海7鎮街的標志性元素:西樵功夫、九江龍舟、桂城魁星閣、大瀝醒獅、里水百合花、獅山桃花、丹灶康有為故里;底部采用篆體字樣,可做印章印出地名。從頂部滴入精油,便能散發出每個鎮街的專屬味道。
“這些文創產品很走心,既美觀實用,又展示了南海文化,自用和送禮都很合適。”在南海區博物館“南海有禮”文創空間里,市民馮女士細細欣賞每款產品,最終下單購買了“鎮水鐵牛”存錢罐和“有為學堂”筆盒,“這些產品很可愛,也很有教育意義,希望小孩在使用過程中能養成良好習慣。”
據悉,佛山洛客眾創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整體策劃、設計“南海有禮”文創產品。“讓文物活起來的最好方式,是讓它們在當代人的生活中再次流行起來。”該公司總經理馮嫽說,文物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不能僅僅做一些簡單的復制粘貼,比如把文物圖案、元素印到產品上,只能算是博物館文創的1.0模式,“現在升級到了2.0,要讓文物通過創意和美學設計轉化成當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新體驗 創新形式吸引年輕人打卡
想了解南海的獨特文化,親身體驗必不可少。南海區博物館推出的“周末探索工坊”,便是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感受南海文化魅力的“窗口”。
在剛過去的周末,南海區博物館便在新的文創空間——“探索工坊”推出了2場線下體驗活動。一場是文創涂鴉活動,以部分館藏文物元素為創作原型,發揮青少年的奇思妙想,利用繪畫工具在團扇扇面上進行涂鴉創作;另一場是模擬考古發掘體驗活動,讓市民在手工體驗活動中探索“青銅器”的神秘歷史,體驗考古發掘的樂趣。
“周末探索工坊是我館策劃推出的圍繞本土人文歷史、非遺文化等主題內容開展的文化體驗探索活動。除了在本館舉辦活動外,我們還實地走訪非遺傳承基地,讓參與者親身體驗香云紗、藤編、制陶等的制作過程。”南海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南海區不少文博場所也在各出奇招吸引年輕人前來打卡。
位于里水鎮的夢所睡眠文化展示館,是集古今中外睡眠文化綜合展覽、健康睡眠知識普及、睡眠產品現場體驗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成立的短短3年里,已逐漸呈現出“網紅”屬性。
“我是在網上了解到夢所的,這里有四層高的旋轉樓梯,有非常可愛的夢懶卡通形象,還有倒立屋,都非常適合打卡拍照,所以就和女朋友一起來看看。”來自禪城的梁先生說,參觀后讓他大開眼界,尤其被古人的“拔步床”所震撼,“不僅床上的描金很精致,而且還有初步的功能區分。”
而六月西洋藝術博物館則以“歐洲風”吸引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該博物館還以“博物館+”的模式,通過博物館定制、企業文化打造、藝術展覽與鑒賞、藝術文化培訓、學術英語培訓等方式搭建藝術交流平臺,“藝術來源于生活,更要讓藝術走進生活,我們將博物館的藏品、西方藝術文化、博物館禮儀等融入市民的文化活動,希望為大眾打造一個學習、休閑的文化場所。”該博物館館長鄧柏恩說。
新技術 不斷探索打破博物館“圍墻”
“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博這壇老酒,在新技術、新載體、新媒體的充足“加持”下,才能散發出更醉人的醇香。
去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博物館帶來全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全新的機遇。如何讓廣大觀眾足不出戶就能享用“文化盛宴”?不少博物館開始了從“線下”轉到“線上”的探索。
“明代初期,九江人開始在西江河段裝撈魚花、培育魚苗……”畫面中展示著南海九江漁民篩選魚花的情景。這是南海區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在線品鑒”欄目的內容,該期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相結合的形式,講述九江魚花傳統養殖技藝。
光看照片不過癮,想在博物館中邊走邊看?AR數字展館可以幫到你。點擊南海區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的“微展館”欄目,便能360度VR實景游覽南海區博物館、石景宜博士博物館、陳啟沅博物館和康有為博物館。而點擊進入六月西洋藝術博物館的AR數字展館,動一動手指便能看到16世紀以來的歐洲古典家具、鐘表、機械樂器等特色館藏。
看展之余,博物館也開始涉足直播。九江雙蒸博物館創新市場思維,開始了營銷模式新嘗試:通過網絡大V直播間的模式進行手信禮品酒線上營銷。其中,文創產品本味寒造青梅酒亮相“淘寶第一主播”薇婭的直播間,上線僅1分鐘就創下100多萬元的銷售額。
“直播時不只是帶貨,主播還會把這些文創產品和九江雙蒸釀造技藝的故事融入其中,與網友進行互動。”遠航酒業集團新營銷中心總監、九江雙蒸博物館館長鄧毅華說。
從語音、圖文、視頻到VR,再到直播——“云游”的表現形式不斷升級,給公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贏得了好評。
“年輕人是不折不扣的‘網生代’圈層,傳統文化要主動邁進數字化時代。”鄧柏恩說,在“觸屏時代”下,傳統文化要增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就必須融入科技元素,這也是當代文博工作者必須認識到的課題。
讓人欣喜的是,在南海,越來越多博物館嘗試“出圈”,以創新玩法不斷接近博物館展覽的本質——放大傳統和文化的感染力,使得博物館的“外墻”無限延伸,也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入圈”。
- 設計制造中國第一架飛機的人是誰?中國第一2022-12-30
- 鹿邑男子踩冰入坑救起倆娃 獲阿里天天正能2022-12-30
- 環球資訊:國家衛健委:中國退燒藥產能可以2022-12-30
- “球王”貝利去世 享年82歲2022-12-30
- 低溫天氣對健康有哪些危害?如何健康度過寒2022-12-30
- 為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 央行連續開展逆回購2022-12-30
- 藍領群體就業呈現新趨勢 直播招聘成求職新2022-12-30
- 2021年全國平均工資多少?哪兒的人最能“花2022-12-30
- 聞雞起舞的歷史人物是誰?聞雞起舞的聞是什2022-12-30
- 知網是做什么的?知網是國企還是私企?知網2022-12-30
- 絲綢之路的意義是什么?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2022-12-30
- 兩寸照片的尺寸是多少?手機怎么調整照片二2022-12-30
- 不為五斗米不折腰是誰?不為五斗米不折腰的2022-12-30
- Z開頭的火車是什么車?z和t開頭的火車的區2022-12-30
- 自由落體速度每秒多少米?自由落體速度與質2022-12-30
- 哈爾濱特產有哪些?哈爾濱特色十大名小吃都2022-12-30
- 觀速訊丨實用版藥品代理合同模板分享 實用2022-12-30
- 我的樂園作文怎么寫 我的樂園作文范文欣賞2022-12-30
-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驗卷分享 小2022-12-30
- 環球快看:母親節活動主題標語有哪些 母親2022-12-30
- 挽留愛情的句子有哪些 挽留愛情的句子合集2022-12-30
- 滾動:教師節賀卡手工制作教程介紹 教師節2022-12-30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譯文是什么 《2022-12-30
- 【世界快播報】移動端網頁設計方法有哪些 2022-12-30
- 孩子夏令營注意事項主要有哪些 孩子夏令營2022-12-30
- 當前快看:筆記本硬盤常見故障有哪些 筆記2022-12-30
- 英語常用單詞有哪些 英語常用單詞翻譯合集2022-12-30
- 初一英語要點知識歸納總結 初一英語要點知2022-12-30
- 藝考鋼琴考試有哪些注意事項 藝考鋼琴考試2022-12-30
- 今日關注:什么是產品三維動畫 產品三維動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