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觀點:新疆棉稈如何點“草”成金
- 東方財富網
- 2025-11-17 17:12:20
從粉碎還田到微貯飼料 從資源循環到碳匯開發
新疆棉稈如何點“草”成金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謝慧變
【資料圖】
立冬后,新疆棉花采收進入尾聲。豐收的喧囂過后,齊整的棉稈立在田間,靜待一場華麗的“二次豐收”。它們將去往何方?是飼料、燃料,還是更高價值的工業原料?
答案已然揭曉。在科技賦能與政策引領下,這些曾被視作廢棄物的棉稈,正循著多元路徑精準分流,實現從“生態包袱”到“綠色財富”的躍遷。數據顯示,2023年新疆(不含兵團)棉秸稈綜合利用率超96%。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模式協同并進,一場從田間到車間的綠色變革,正在天山腳下鋪展開來。
沃土新生
科技發力“秸”盡所能
“以前這些秸稈,不是一把火燒了,就是堆在田邊,既污染環境又占地方。誰能想到,現在機械一遍過去,粉碎直接還田,土地都變得這么松軟!”瑪納斯縣種植戶李建國站在自家棉田邊,道出了新疆棉花秸稈處理方式的變遷。
他家棉田采用的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技術,正是當前新疆棉稈處理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這條“歸田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新疆曾探索將棉稈用于造紙或制板,卻因高耗水、高污染陸續退出歷史舞臺。彼時,對棉花秸稈最普遍的處理方式便是就地焚燒。
進入21世紀,隨著“秸稈禁燒”政策全面落地與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直接粉碎還田因操作便捷、成本可控,逐漸成為處理千萬噸級棉稈的主流路徑。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九成以上,每年棉稈可收集量超1000萬噸。然而,粗放還田也帶來新問題。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棉花布局與低碳生產技術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占彪(左一)團隊人員在進行室內試驗。圖/受訪者提供
“棉稈木質化高,直接粉碎還田后腐解慢、效率低,容易導致病蟲害加重、出苗不齊、苗弱苗黃等現象。”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詹發強說。
為破解這一難題,科研團隊展開了系統性攻關。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發了集秸稈腐熟與肥化功能于一體的多菌種復合微生物菌劑,配套形成棉花秸稈原位粉碎腐熟還田技術。經近3年試驗示范,該技術可使棉花單產提升約10%。
“菌劑配合滴灌使用,操作方便、成本低,能將秸稈腐解效率提高50%以上,顯著改善土壤結構和微生物群落,提升整體地力。”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新平介紹,2023年以來,該技術已在全疆累計推廣示范超4萬畝,這標志著棉稈還田從簡單處理邁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與此同時,更具前瞻性的炭化還田技術也在同步推進。“我們的目標是讓還田從廢物回歸升級為沃土與固碳的雙向賦能。”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棉花布局與低碳生產技術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占彪研究員說。
在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77畝試驗田里,棉稈經高溫炭化轉化為穩定的生物炭顆粒。“這一過程徹底滅活了病菌蟲卵,并將碳元素長期封存于土壤,形成持久的農業碳匯。”王占彪說,將棉稈高溫處理后還田,不僅能有效固碳、改良鹽堿地,還可減少約25%的氮肥使用,提升作物產量。
跨界裂變
一根棉稈的N種可能
11月11日,在瑪納斯縣廣東地鄉三棵樹村的一處養殖場內,膘肥體壯的肉牛正低頭咀嚼著新配的飼草料。“以前棉花秸稈加工的飼料,牛羊不怎么愛吃,適口性差。”養殖戶庫爾班·艾麥提一邊往飼料池中添加發酵好的棉稈飼料,一邊欣喜地說,“現在不一樣了,你看它們吃得多香,而且猛長膘!”
促成這一轉變的,是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孫新文教授團隊研發的棉花秸稈微貯飼料化利用技術。該團隊歷經14年攻關,通過篩選專用微生物菌種、優化輔料配比和發酵工藝,成功將棉稈轉化為安全、營養的優質飼料。
“我們制作的棉稈微貯飼料,粗蛋白含量達9%—13%,高于玉米青貯,而價格僅為后者的60%。”孫新文說,其中游離棉酚含量遠低于國家安全標準,真正實現了“變廢為草”。目前,這項技術已在全疆布局65個示范點,累計推廣棉稈微貯飼料51萬噸,為農牧民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約6000萬元。
2025年1月,石河子大學棉花秸稈微貯飼草料綜合利用科技特派員團隊為阿圖什市格達良鄉養殖合作社制作秸稈微貯飼料。圖/石河子大學提供
政策也在同步加碼——2024年,自治區出臺穩定肉牛肉羊及奶產業發展九條政策措施,對利用棉秸稈通過揉絲粉碎、發酵加工成飼料的,每噸補貼50元。隨后各地積極推進棉秸稈飼料利用。瑪納斯縣2024年完成棉秸稈飼料化利用20萬畝,利用秸稈3.2萬噸,加工成品飼料4.8萬噸。溫泉縣、沙雅縣開展微貯棉秸稈試驗示范,制作微貯飼料2.6萬噸。
飼料化只是棉稈“跨界之旅”的起點。近年來,為將棉花“吃干榨凈”,科學家與產業界不斷拓展其高值化路徑。
在沙雅縣山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內,一座總投資2.5億元的棉稈提取植物纖維項目正穩步推進。該項目采用國內先進的物理法自動化生產線,年處理棉稈等農林廢棄物50萬噸,提取植物纖維與木質素20萬噸,副產復合肥5萬噸。
“我們不僅要‘吃干榨凈’一根棉稈,還要讓它身價倍增。”該公司董事長于長青介紹,依托棉稈提取的纖維將用于紡織復合材料、紙漿包裝、新型建材乃至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等。配套建成的年產12萬立方米改性生態板材生產線,將真正實現以稈代木。
項目全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8億元,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0萬噸。
在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新疆旭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采用蒸汽爆破技術處理棉稈,日處理量達40噸,產品可作為固沙基質和高值化工業原料,為棉稈開辟出又一條增值通道。
從飼槽中的“草罐頭”,到工廠里的生態板材,再到新能源材料,持續不斷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實踐,正讓棉稈從“生態包袱”蛻變為帶動增收、保護環境的“香餑餑”。
“碳”索未來
從田間到市場的價值躍遷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新疆棉花秸稈利用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理念升級——從傳統的資源循環,邁向碳匯開發與生態價值變現的新階段。
“棉花碳匯潛力巨大,我們不僅要向產量要效益,更要向碳匯要效益。”王占彪說。他帶領團隊依托新疆昌吉棉花產品碳足跡標準化試點項目,著手構建覆蓋棉花種植、加工、利用全生命周期的碳監測與核算體系。
這套體系如同為棉田建立了一份精準的“碳賬本”,能夠清晰追蹤從棉稈還田到炭化封存等各個環節的碳足跡。同時,團隊研發的“抑排—增匯—提效”關鍵技術組合,旨在減少農業生產中的碳排放,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并優化整個系統的碳效率。
這些扎實的基礎工作,為棉田碳匯未來進入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鋪平了道路。
王占彪解釋,這意味著,通過秸稈炭化等技術長久固定在土壤中的碳,將不再是抽象的環境貢獻,而是有望轉化為農戶手中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碳資產”,為農民帶來種子、棉花之外的第三重綠色收益。
幾乎與碳匯研究同步,在棉稈的高值化利用前沿,另一項突破同樣令人振奮。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廣研究員團隊,成功將棉花秸稈轉化為高品質的微生物蛋白。
“樹立大食物觀,保障飼料蛋白供給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課題。”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成固說,我國飼用蛋白資源緊缺,大豆進口依存度長期居高,將來源豐富的秸稈資源轉化為優質蛋白,是一條極具前景的全新路徑。
面對棉稈木質化高、結構頑固、難以被有效利用的行業難題,該團隊從微觀世界尋找答案。
他們首先精準解析了棉稈各部位的組分特征,繼而從大量微生物中篩選出能夠高效利用棉稈水解液中葡萄糖和木糖的優勢菌種。通過發酵轉化,團隊最終成功將棉稈水解液轉化為蛋白質含量高達70%的單細胞蛋白,且其氨基酸組成均衡,營養價值豐富。
據測算,理論上,采用此創新工藝,我國每年產生的約3000萬噸棉花秸稈,可生產約250萬噸優質蛋白和100萬噸碳水化合物。此外,轉化后殘留的木質素部分還可進一步轉化為腐殖酸和化肥緩釋劑,真正逼近“吃干榨凈”的理想狀態。
蔡成固解釋,這不僅為緩解飼料蛋白短缺問題開辟了一條資源利用新渠道,更在替代傳統高碳排放的蛋白生產方式上,實現了資源循環與碳減排的雙贏。
從田間“生態循環”,到離地“產業循環”,再到“碳匯循環”,新疆棉花秸稈的增值路徑在不斷拓寬與升華。未來,隨著技術持續落地與碳市場機制完善,新疆棉稈點“草”成金的故事,將不僅是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的典范,更成為生態與經濟共贏的“中國樣板”。
- 每日觀點:新疆棉稈如何點“草”成金2025-11-17
- 老板電器食神大模型實現“備案大滿貫”2025-11-17
- 要聞:希臘國債隨歐元區同行走高 惠譽上調2025-11-17
- 快資訊:布達拉宮發布公告:12月1日起將實2025-11-17
- 今日視點:黃黎明獲批擔任微眾銀行行長2025-11-17
- 請查收!一組海報速覽北京“十四五”答卷|2025-11-17
- 生意社:11月14日MTBE外盤市場收盤價上調-2025-11-17
- 布達拉宮:12月起實行周一閉館制度2025-11-17
- 河北金融監管局積極推進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2025-11-17
- 今日聚焦!六部門:加快建設現代化國有林場2025-11-17
- 每日消息!內線大閘回歸!灰熊困局的解藥出2025-11-17
- C919首次在中東地區展示 “中國力量”組團2025-11-17
- 預告!極氪將于美東時間11月17日盤前披露財2025-11-17
- 每日熱點:董茜獲批擔任中國銀行北京通州分2025-11-17
- 熱點聚焦:中國雄安集團城市發展投資公司增2025-11-17
- 每日熱文:被百萬網友圍觀!柳州妹意外打造2025-11-17
- 豐富產品 提升服務 各地冬季游市場火熱_2025-11-17
- 永誠財產保險江西分公司因跨區域經營保險業2025-11-17
- 中國雄安集團城市發展投資公司增資至260億2025-11-17
- 港股異動 | 阿里巴巴-W(09988)轉漲逾1% 2025-11-17
- 每日速讀!“沿海高鐵黃金通道”新進展!深2025-11-17
- 焦點速遞!首付與貸款比例如何分配?2025-11-17
- 實力圈粉!教練、運動員紛紛點贊江門! 焦2025-11-17
- 哈啰小北租車上線免押金租電動車|當前資訊2025-11-17
- 飛凱材料:公司目前不涉及番薯種植相關業務2025-11-17
- 安徽巢湖:初冬洗耳池,周末好時光2025-11-17
- 焦點播報:小心套路!商家包裝的“快通”不2025-11-17
- 井下技術的跨越式突破——官地礦降本增效守2025-11-17
- ETF新品排隊“上架” 機構看好權益資產配2025-11-17
- 每日觀點:無心插柳柳成蔭:淺聊改踢位置迎2025-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