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聞】科技賦能 鹽堿灘變身豐產田
- 新華網
- 2022-11-02 21:36:06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日電 題:科技賦能 鹽堿灘變身豐產田
新華社記者連振、劉懿德
黃澄澄的玉米鋪滿院落、堆成小山,村民常迎春和妻子劉煥梅正忙著給玉米倒堆,通過晾曬降低玉米籽粒含水率。看著滿院的玉米,常迎春喜上眉梢,“60畝地收了11萬斤玉米,平均畝產1800多斤,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0月29日,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村民劉煥梅在晾曬玉米。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常迎春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以下簡稱“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的村民。村里原來到處是鹽堿地,“白花花一片,光長苗,不長棒,遇水就澇,天熱就旱”,這是過去大家種玉米的生動寫照。“產量低、效益差,大家都不愿意種地。”他說。
科左中旗位于西遼河平原區,蘇打鹽堿化耕地面積達193.7萬畝,分布廣泛。這些耕地,土壤鹽分重、堿化度高、肥力低,農作物保苗難、生長慢、產量低。“玉米平均畝產僅400斤到800斤,由于收入低,一些蘇打鹽堿化嚴重的地塊長期撂荒。”科左中旗蘇打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示范項目科技組組長王偉說。
2020年,科左中旗聯合國內有關科研單位實施“2萬畝蘇打鹽堿化耕地改良工程”,三家子村的6700畝鹽堿地從此獲得新生。
“經多次試驗和分析,我們選用脫硫石膏、過磷酸鈣、微生物菌劑、有機肥、腐熟牛糞、深松深耕等多個改良技術,分別可以起到改良酸堿度、提升有機質含量、增加滲透性等作用。”王偉說,由于各地蘇打鹽堿化耕地的情況不同,單一技術無法發揮作用,因此他們針對不同區域的土壤環境,把上述技術中的三至五項綜合打包應用,科技賦能,效果逐年顯現。
3年來,經過工程、農藝、生物、化學等綜合改良手段,科左中旗2萬畝蘇打鹽堿化耕地改良項目成效日漸顯著。三家子村今年6700畝鹽堿地改良地塊的平均畝產已達1750斤,比改良前增加了約1000斤。
隨著鹽堿灘變成豐產田,三家子村也發生了變化。往年的秋收時節,村里田間地頭少見忙碌景象,更罕見豐收的喜悅。如今,收割機、打捆機在農田穿梭作業的轟鳴聲,村民們在自家院子倒堆晾曬玉米時歡快的聊天聲,已經成了村里秋收的“主旋律”,大家自發改良蘇打鹽堿化耕地的積極性也被激發出來。
村民杜永吉家有120畝耕地,其中40畝位于項目區。“今年的差別真是太大了,沒改良的地塊也就畝產700斤左右,改良的地塊畝產能達到1600斤。”杜永吉說,他打算明年把剩余的80畝“孬地”也改成“良田”。
杜永吉不怕自己改不好,因為在“農牧民課堂”上,有專門的技術人員現場解答問題。這個“農牧民課堂”是2020年秋季,由科左中旗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示范項目專家組設立的。
10月29日,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村民杜永吉在晾曬玉米。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專家們經常來到村里給大家講解鹽堿地改良、玉米種植的技術問題。“到今年,‘農牧民課堂’已經辦了14期。專家們用專業的知識、豐富的經驗,讓廣大村民們帶著問題來、帶著方法走。”王偉說。
蘇打鹽堿化耕地改良項目給村民帶去了技術,也送去了科學種田方法。常迎春坦言,大家以前澆地都是大水漫灌,不僅費水,也無益于改良土壤。“項目區里都是淺埋滴灌,成本低、節水多,鹽堿沉積也少,現在大家也都跟著用上了這項技術,省水省肥還增產。”他說。
目前,科左中旗2萬畝蘇打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示范項目已經完成。科左中旗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主要種植玉米,預計今年糧食產量達64.4億斤,比去年增加1.7億斤。
- 【熱聞】科技賦能 鹽堿灘變身豐產田2022-11-02
- 生死瞬間 她用身體護住幼童2022-11-02
- 丹麥首相向女王提交辭呈,解散政府2022-11-02
- 全球聚焦:新華全媒+|硬核科技吸睛 綠色2022-11-02
- 探源中華文明|山西陶寺遺址:尋找最初的“2022-11-02
- 建成“口袋公園”1049個!城市道路裝燈覆蓋2022-11-02
- 全球短訊!河南三門峽迎來越冬白天鵝2022-11-02
- 天天熱點!新華全媒+丨貴州:“線上線下”2022-11-02
- 全球新資訊:鄭州富士康:實施閉環管理加強2022-11-02
- 世界微動態丨鄭州富士康:多項措施保障在廠2022-11-02
- 焦點速訊:緊急通知!11月3日鄭州綜保區全2022-11-02
- 環球熱推薦:北京2日0時至15時新增本土新冠2022-11-02
- 觀點:鄭州富士康:進一步加強自愿留廠員工2022-11-02
- 富士康最新回應:保障愿意返鄉員工回家,出2022-11-02
- 環球看熱訊:中央氣象臺發布氣象干旱黃色預2022-11-02
- 全球觀焦點:31歲女子顏值1年內斷崖式下跌2022-11-02
- 廣東東莞近五千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啟動數字2022-11-02
- 廣東:黨政領導干部任期內造成生態產品總值2022-11-02
- 焦點觀察:未經著作人許可向公眾發布其作品2022-11-02
- 全球今日報丨最新!平度74歲走丟老人已找到2022-11-02
- 全球熱消息:廣東惠州出臺社會關注的《惠州2022-11-02
- 天天熱議:《江湖菜館》第三季上線,要深入2022-11-02
- 當前熱訊:搞笑達人脫穎而出!“幽默搞笑短2022-11-02
- 全球快訊:視頻 | 鄭州航空港區出臺富士康2022-11-02
- 觀天下!厚衣服備好!今天后半夜冷空氣上線2022-11-02
- 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打壓中國企業 外交部2022-11-02
- 瞰中國丨內蒙古:最美濕地 瑪希畢力格和他2022-11-02
- 視焦點訊!云南宣威萬畝刺梨迎來豐收 合作2022-11-02
- 城陽區今冬新增供熱小區36個,已具備啟動供2022-11-02
- 焦點播報:柑橘類水果大量上市 品質佳價格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