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古籍事業在新時代煥發活力?多位專家提出了真知灼見

                • 浙江日報
                • 2022-05-09 10:00:47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提綱挈領地從完善古籍工作體系、提升古籍工作質量、加快古籍資源轉化利用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得到了我省古籍工作者的積極響應。

                多位專家表示,《意見》的出臺,將浙江古籍人的熱情再度點燃。他們就如何讓古籍事業在新時代煥發活力,提出了真知灼見。

                扎根本土發揮特色

                浙江文化積累豐厚,古代典籍眾多。如何找到通往這個燦爛文化世界的階梯?古籍的整理研究是最重要的一步。

                近年來,我省古籍整理圖書的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前列。由浙江圖書館、浙江師范大學合纂的《浙學未刊稿叢編》(共五輯)收錄浙學未刊珍稀稿抄本413部,讓深藏于閣樓的珍貴古籍再現光芒;《浙江歷代進士錄》項目,通過浙江自隋唐以來活躍在全國各領域的萬名精英人物,向世人展現江南文化的優秀基因;《呂祖謙全集》《沈括全集》等首次輯全浙籍古代思想家的存世之作,被各大圖書館收藏……

                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涌泉表示,學術與普及是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兩翼,二者相輔相成。大學畢業后,張涌泉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回到故鄉,為義烏文化館的4萬多冊古籍整理編目。

                《意見》的印發,讓張涌泉這樣伴隨著古籍整理成長的學人深感振奮。他認為,浙江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有非常好的基礎,不僅有專門的古籍出版社,科研院所中也有不少古籍整理研究機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少古籍整理方面的統籌協調機構、系統性規劃不夠等。

                “《意見》提出要‘加強傳世文獻系統性整理出版,推進基礎古籍深度整理出版’,我省應建立省級古籍整理領導小組,打造浙江古代典籍大型書庫,為振興浙學奠定堅實的文獻基礎;編纂‘浙江經典精品叢刊’系列,打造代表浙江學術的精品力作;編纂《浙江文史讀本》系列普及讀物,發掘提煉浙江歷史文化中的精華、經典,讓它們走進廣大人民群眾。”張涌泉說。

                多種方式活化利用

                以多種方式對古籍進行活化利用,也是新時代古籍工作的獨特要求。

                在寧波,歷經450余年風雨依然屹立的天一閣,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如今,天一閣最珍貴的典籍,依托數字化手段得以和讀者近距離“親密”接觸。

                登錄天一閣博物院古籍數字化服務平臺,一部分已完成數字化轉換的歷代方志、家譜、科舉錄等典籍,能夠任意瀏覽查閱。目前,網站的閱覽量超411萬頁。天一閣博物院院長莊立臻告訴記者,博物院還特別開設了古籍閱覽室,讀者可以在閱覽室電腦上查閱已經掃描好的古籍,實現新時代古籍的藏用并舉。

                “《意見》的出臺,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古籍工作的高度重視。”莊立臻說,《意見》中提出要“推進古籍數字化”“加大古籍宣傳推廣力度”,這些年,天一閣博物院一直致力于古籍的數字化存儲和重生性修復。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2021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同時,不斷創新古籍的普及傳播方式,如已舉辦3期的“天一夜讀”活動,把館藏古籍通過多元藝術手法進行解讀,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古籍中的文字之美、藝術之美、意趣之美;線上直播的“天一閣古籍修復云圍觀”活動,觀看量達100萬;官方公眾號上開放的“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課程、“大美古籍”體驗活動等讓更多年輕人對古籍產生濃厚的興趣……

                “推進古籍活化利用,讓古籍的價值充分發揮;要用更新穎、直觀、生動的傳播方式,讓古籍里的文字、文化、精神都‘活’起來。”莊立臻說。

                培養人才引來活水

                人才,是古籍工作的源頭活水。

                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已工作12年的責任編輯路偉,畢業于浙江大學中國文獻學專業。經他之手,一本本古書得以和讀者見面。

                《意見》指出,要“強化古籍人才培訓”“加強古籍整理研究機構力量”“加強古籍專業出版隊伍建設”等。古籍工作,需要研究者、整理者、編輯等協同合作。在浙江,這些力量正積微成著。成立39年的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兩浙作家文叢”“浙江文叢”等備受關注;浙江大學擁有全國高校古委會直接聯系的古籍研究所,以及全國僅有的5個文獻專業之一,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古籍專業人才。

                “工作40年來,我見證著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的成長。”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王云路說,古籍研究所的科研團隊由老中青三代組成,并逐漸形成研究特色,在楚辭學、三禮經學、中古漢語、職官科舉制度、敦煌語言文字、海外漢籍等方向上,貢獻了一系列在學界舉足輕重的大部頭專著。古籍所的大型古籍整理項目“中華禮藏”正在積極推進。

                不過,我省也存在古籍整理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張涌泉認為,要重視古籍學科專業的建設,提升古籍學科專業的地位,才能吸納更多的人才。“《意見》提出要‘推進古籍學科專業建設’,希望省有關部門能設獨立的古籍整理學科門類,或把古典文獻學從圖書情報學獨立出來,各級科研項目的評審、評獎設置專門的文獻學門類,提高古籍整理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張涌泉說。(李嬌儼)

                關鍵詞: 新時代古籍工作 古籍事業 古籍資源轉化利用 古籍工作者

                分享到:
                ?
                • 至少輸入5個字符
                • 表情

                熱門資訊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廣東海新律師事務所 劉海濤 律師

                粵ICP備18023326號-36未經授權不得鏡像、轉載、摘抄本站內容,違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廣東之窗 版權所有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av高清|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