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視點!《資本論》——對立統一規律與商品

                • 嗶哩嗶哩
                • 2023-06-24 18:00:41

                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大寫字母的),但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應當充分地利用這種邏輯來解決這一問題。在《資本論》中唯物主義的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不必要三個詞:它們是同一個東西,都應用于一門科學,這種唯物主義從黑格爾那里吸取了全部有價值的東西并發展了這些有價值的東西。—— 列寧

                一.現象

                我們在社會上活著,需要掙錢(取得貨幣),然后拿錢去買商品。一塊肥皂3元,一只打火機3元。我們可以在他們之間畫一個等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塊肥皂 = 一只打火機

                但是這個等號掀起了一連串的波瀾。嚴格的應當說:一塊肥皂的價格等于一只打火機的價格。但是即使把價格去掉,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等號也勉強成立。若甲手里有肥皂,卻需要打火機,而乙手里有打火機,卻需要肥皂,他們兩人盤算一下后就可以交換。這是物物交換,返祖現象,但卻合情合理。物物交換可以繞過貨幣,因為貨幣不過是一個中介罷了,至于貨幣是怎樣產生的,我們以后再說。

                總之等式是成立的,為什么能成立?有人回答說它們價格一樣。但是我們再問:為什么價格一樣。這個時候就需要開動抽象思維了。肥皂和打火機各有各的用處,它們能相互交換的首要因素是“有用”,但是因為他們用處不同,所以不能成為等號成立的理由。我們再追問下去:它們怎樣變成有用的商品?是人類的勞動。等量的人類勞動使得它們之間可以劃上等號。

                到了這一步,我們就需要更精確的概念來描述這些現象了。商品有用即它具備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由人類的具體勞動(制造肥皂的勞動或生產打火機的勞動等等)形成的。商品可以進行等價交換是其凝結了人類同樣的抽象勞動(體力與腦力的耗費)。價值只有在交換時才表現出來,平常是深藏不露的。所以我們把商品交換時呈現出來的價值稱之為交換價值,俗名曰價格。

                以上這些概念都是馬克思抽象出來的。概念從現象中來,還必須回到現象中去。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系只有正確地摹寫現象,即精神世界里概念的對立統一符合物質世界里現象的對立統一,才是有生命力的概念,才能揭示出現象的本質。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些概念是否經得起考驗,這主要包括歷史、現實、未來的三方面考察。

                一塊肥皂表現出來的僅僅是其使用價值,若它不進行交換,價值是無法考量的。這對于打火機而言同樣如此。也就是價值量必須要在交換環節(無論交換前、交換中,交換后,交換成功,交換失敗)衡量與估算。

                肥皂明明凝結了人類勞動,然而就單個商品而言,卻估計不出價值量。這是個矛盾呀。然而我們要問:為什么一定要估出價值量呢?能用就行了唄。這各問題很有歷史背景哦。我們的祖先在茹毛飲血的年代,他們沒有必要估出價值量。對他們來說,維持生存就行,還估什么估?!考古學告訴我們:7000年前河姆渡人種植水稻,那時候他們不需要計算價值量,種出來能吃就行。人類迄今400萬年的歷史,需要估算價值量的歷史只有5000-7000年左右。

                這一現象引發我們對商品的反思。我們口口聲聲說的商品,其實還需要一個明確的界定:用來等價交換,須估出價值量的勞動產品才叫商品。人類勞動的凝結并不一定都是商品。商品生產的歷史很短。

                恩格斯指出:商品生產決不是社會生產的唯一形式。在古代印度的公社里,在南方斯拉夫人的家庭公社里,產品都沒有轉變為商品。公社成員直接為生產而結合為社會,勞動是按照習慣和需要來分配的,產品只要是供消費的,也是如此。直接的社會生產以及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換,因而也排除產品向商品的轉化(至少在公社內部)和隨之而來的產品向價值的轉化。

                概念的矛盾啟發我們,概念是在對立統一中確定其摹寫界限的,沒有什么萬能的概念,下定義就是一種界定,一切概念都具有歷史相對性,不存在包打天下的概念。

                考古學為我們打開了眼界,我們來研究一下商品生產前的人類勞動。人類早期文明階段,大多數勞動者能勝任并執行農業或狩獵中的各種勞動,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全能的勞動者。所以這樣的生活反映到他們意識里,勞動是不做區分的,共同勞動,共同分享。接下來人類勞動開始有分工,這時產生了人類勞動的第一個對立:特殊的具體的勞動同只是當作抽象的一般勞動的對立。并同時萌發第二個對立:私人勞動同社會勞動的對立。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二個對立昭示著私有制的產生,并同時由于剩余產品這個酵母,引發第三個對立: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即我們剛才在肥皂面前苦思冥想的原因。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第四個對立:人與人之間關系要通過物物交換來表現,黑格爾式的術語稱之為“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對立。綜上所述,抽象勞動與具體勞動的矛盾是人類商品生產史中的基本矛盾。人類解決這一基本矛盾之時,就是商品生產終結之日。

                小小一塊肥皂,居然濃縮了人類的早期歷史。更令人興奮的是,自從1877年人類學家摩爾根發表《古代社會》以后,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的一切進展都證明:馬克思抽象出來的這些概念,這些概念之間聯系所闡發的四個對立,完全能在人類早期歷史中得到驗證。

                正確的理論的總是能“傳神”地摹寫現實,反映現實,拓展人類的認識領域。門捷列夫的化學周期律之所以能有生命力,就在于其“見微知著”。馬克思初步抽象出的這幾個概念,接下來還會引領我們更偉大的發現。

                他在《資本論》中很有信心地寫道:

                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私人勞動同時必須表現為直接社會勞動的對立,特殊的具體的勞動同時只是當作抽象的一般的勞動的對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對立,——這種內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態變化的對立中取得了發展的運動形式。因此,這些形式包含著危機的可能性,但僅僅是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要發展為現實,必須有整整一系列的關系。

                二.對立統一

                一塊肥皂 = 一只打火機

                這個等式成立還有另一個含義:一塊肥皂“值”一只打火機。肥皂的價值自身不能表現出來,但是卻能通過打火機表現出來。不同的使用價值之間不能劃等號,然而當肥皂的價值通過打火機的使用價值表現出來時,等號卻能成立。

                既不相等又相等。商品內部使用價值與價值的對立,通過商品之間的交換達成了暫時的統一。然而這種統一很快又會被打破。

                我們假設一塊肥皂所含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的量,也即價值發生了變化。這是什么意思呢?即生產一塊肥皂的時間大大降低,這當然不是指的偷工減料,而是人類的社會生產力發展了。平均1小時的人類勞動能生產更多的肥皂,所以在這些肥皂里平攤的更少的人類勞動。

                細心的同志可能察覺到,我們在衡量價值時采納了“勞動時間”這一概念,馬克思進一步抽象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其實是說商品是人類一般勞動的凝結,也是勞動時間的物化。在現實生活中,勞動總是具體的,制造肥皂或打火機,抽象勞動是通過具體勞動表現出來了,這是一個商品體的內部矛盾。同時商品總是在一定時間內耗費腦力與體力的產物,時間是衡量這種耗費的有效尺度,因而也是抽象勞動的唯一指示劑。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由社會生產力決定。例如人類生產肥皂有各種辦法,每一個辦法都需花不同的時間,這些時間求得一個平均值,這個值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個概念以后還要用到,貌似簡單其實很深邃。

                現在我們理解了,當肥皂的價值發生變化,也即生產肥皂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會破壞等式。由于人類的聰明才智,等式被破壞是家常便飯。

                矛盾一:

                1塊肥皂 = 1只打火機若肥皂的價值減小10倍,等式變為:10塊肥皂 = 1只打火機若肥皂的價值增加10倍,等式變為:1塊肥皂 = 10只打火機肥皂的價值與打火機的價值勻速遞增遞減,等式不變,否則遵循數學常識進行變化。所以古人很早就發現物物交換非常不方便,這是一個矛盾需要解決。

                矛盾二:

                甲手里有肥皂,而需要啤酒,乙手里有打火機,需要肥皂丙手里有啤酒,需要打火機

                這樣的場面很令人尷尬,隨便哪個環節出問題,3人的物物交換就會中斷。

                為了解決上述矛盾,人類的祖先很早就想到“一般等價物”的點子,所有商品都統一和一種指定的商品進行交換,拿這個指定商品則可以交換到所有的其他商品。

                這樣的指定商品一開始貝殼和獸皮之類,后來金銀一躍而起,成為理想的“一般等價物”,這便是貨幣的起源。

                馬克思是這樣分析貨幣職能的:它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或者是商品價值量借以取得社會表現的材料。一種物質只有分成的每一份都是均質的,才能成為價值的適當的表現形式,或抽象的因而等同的人類勞動的化身。另一方面,因為價值量的差別純粹是量的差別,所以貨幣商品必須只能有純粹量的差別,就是說,必須能夠隨意分割,又能夠隨意把它的各部分合并起來。金和銀就天然具有這種屬性。

                物物交換的對立,在貨幣這里實現了統一,但是新的對立馬上又萌生了:

                甲要把手里的肥皂賣掉換來3元錢,才能買到打火機。要是賣不掉肥皂就買不到打火機。

                貨幣成了商品流通的必要中介,用公式表示就是:

                W(商品)-G(貨幣)-W(商品)

                雖然貨幣只是作為流通手段,但是它使人類生活因之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人類必須為買而賣。

                馬克思說:

                作為兩極對立的兩個人即商品所有者和貨幣所有者的相互關系來看,賣和買是同一個行為。但作為同一個人的活動來看,賣和買是兩極對立的兩個行為。因此,賣和買的同一性包含著這樣的意思:如果商品被投入流通的煉金爐,沒有煉出貨幣,沒有被商品所有者賣掉,也就是沒有被貨幣所有者買去,商品就會變成無用的東西。這種同一性還包含這樣的意思:如果這個過程成功,它就會形成商品的一個休止點,形成商品生命中的一個時期,而這個時期可長可短。既然商品的第一形態變化是賣又是買,這個局部過程同時就是一個獨立的過程。買者有商品,賣者有貨幣,也就是有一種不管早一些或晚一些再進入市場都保持著能夠流通的形式的商品。沒有人買,也就沒有人能賣。但誰也不會因為自己已經賣,就得馬上買。流通所以能夠打破產品交換的時間、空間和個人的限制,正是因為它把這里存在的換出自己的勞動產品和換進別人的勞動產品這二者之間的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賣和買這二者之間的對立。

                所以這個新的對立就是買和賣的分裂。可見貨幣暫時解決了商品流通所產生的矛盾,馬上又孕育出新的矛盾。人要是不能掙錢就不能生存!這在奴隸社會問題還不很嚴重,因為奴隸整個地人身賣給奴隸主,由奴隸主供給吃喝。在封建社會里也不嚴重,農民或農奴自己種自己吃,不用擔心賣不出去,絕大多數時候他們交給地主的是實物地租。只是到了封建社會晚期需要繳納貨幣地租,這問題才嚴重起來。而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買和賣的分裂,人不掙錢就不能生存,這是鐵律。

                W(商品)-G(貨幣)-W(商品)這個商品流通公式還有一個副產品:

                G(貨幣)-W(商品)

                這個公式代表了貨幣的流通,貨幣不斷與商品進行交換,促進著商品的流通,同時自己不斷履行著吸吮商品價值的職能,每一次交易都把商品的價值提取出來,永不停歇。

                馬克思從商品流通公式與貨幣流通公式發現了當代社會特有的新宗教:商品拜物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通過商品與商品之間關系才能得到體現。人本身是從屬于商品世界的。比如同一辦公室的小職員,他們之間能從陌生人到老熟人,完全是因為他們都在市場上出賣自己的腦力勞動力。各種各樣的職場圣經也表明:不要與你的同事發生工作以外的關系。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生存,吃、穿、住、行、用,需要和各種人打交道,結果所有的交道全都是商品交換,所有的關系都是商品關系。與此同時,貨幣作為商品的一般等價物,使得商品拜物教進一步簡化為貨幣拜物教。一句順口溜成了人們的座右銘: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市儈哲學的橫行,使得人類簡化為只需要用貨幣來衡量的符號。于是一個詞匯很生動地體現了這一新宗教:身價。

                三.方法論

                上述兩節我們大致涵蓋了《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基本內容。馬克思在分析商品時,把對立統一規律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接下來的《資本論》章節中,我們還將看到更加精彩的演繹。

                列寧對此方法的評述一語中的:開始是最簡單的、最普通的、最常見的、最直接的“存在”:個別的商品(政治經濟學中的“存在”)。把它作為社會關系來加以分析。兩重分析:演繹的和歸納的,——邏輯的和歷史的(價值形式)。在這里,在每一步分析中用事實即用實踐來檢驗。

                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是需要借助于概念的,概念是從現象中抽象出來的,這種抽象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認識能力與改造能力。

                然而抽象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在《打破Matrix,走向解放》中曾經指出過邏輯專政,即資產階級對于人類知識進行著粗暴的踐踏,他們把現象重構扭曲,制造符合自身利益的邏輯。

                列寧曾經轉述過黑格爾一段話,并給出了自己的評價:異常正確和深刻 反對主觀主義和片面性。

                這段話很精彩,有助于把邏輯專政的奧秘說清,茲錄于下:

                “對于被引進定理中的具體材料的所謂解說和證明,一部分是同語反復,一部分是對真實關系的歪曲,一部分又是用這種歪曲來掩蓋認識的虛妄,這種認識片面地采納經驗,唯有這樣它才能獲得自己的簡單的定義和原理;它是這樣消除來自經驗的反駁的:它不從經驗的具體的總體性來看待和承認經驗,而是把經驗作為例子,并且從對假說和理論有利的方面去看待和承認經驗。在具體經驗從屬于預先設定的各規定的情況下,理論的基礎就被蒙蔽;它只是從符合理論的這一方面顯露出來。”

                所以,政治經濟學與自然科學不同。政治經濟學是有階級性的。不同階級的人在抽象時會烙上階級的印記。馬克思從商品體的矛盾開始分析,而馬克思的敵人卻從供求關系入手,這種差異不是純粹學理的較勁,而是深刻的階級斗爭的反映。千萬不能把馬克思的方法當作獨辟蹊徑的學術游戲,須知商品體的內部矛盾與外部矛盾直接聯系著復雜的階級斗爭。

                關鍵詞:

                分享到:
                ?
                • 至少輸入5個字符
                • 表情

                熱門資訊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大全亚洲|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奇米影视亚洲春色|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久久精品7亚洲午夜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