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取得歷史性成就
- 經濟日報
- 2025-09-12 16:35:03
“壓艙石”作用凸顯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十四五”期間,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萬億元,對全球制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門類體系完整優勢更加明顯。“在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大多數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李樂成說。
作為制造業主體,傳統產業增加值、用工人數等主要指標占全部制造業的80%左右,大部分為基礎產業和民生產業,既是競爭優勢所在,也是經濟增長和群眾收入就業的基本依托。工信部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十四五”以來,46個城市開展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累計建成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和1260家5G工廠,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鋼鐵、水泥熟料等單位產品的綜合能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電解鋁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傳統制造品牌美譽度大幅提高,優質產品暢銷全球,18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入選世界品牌500強。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5年來,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覆蓋最廣的網絡基礎設施,5G基站達到459.8萬個,廣泛應用于礦山、港口、工廠等領域,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連接數超過了1億臺(套)。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從標桿引領向規模推廣轉變。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加速推廣,人形機器人從“舞臺上動起來”“賽場上跑起來”向“家庭里用起來”“工廠里干起來”轉變。
“我們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編制印發12個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建設14個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場景,數字技術廣泛滲透制造業全流程,融入生產經營,貫通多元場景。”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介紹,下一步,工信部將夯實軟硬件供給基礎,強化工業互聯網支撐底座,完善標準和服務體系,推動兩化融合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邁進。
創新動能澎湃
“嫦娥”落月、“天和”駐空、“北斗”組網,C919大飛機累計交付22架、復興號CR450動車組成功下線,“滄淵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屢刷工程掘進紀錄、大洋鉆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上天入地、鉆山探海,大國重器在推動強國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重大技術裝備被譽為國之重器,是科技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產業升級的有力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堅持自主創新、融合發展,實現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和重大突破,裝備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不斷優化,基礎創新和先進制造能力持續增強。
5年來,我國創新投入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6%,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數得著”“叫得響”的創新成果。
大國重器頂天立地,新技術競相涌現,離不開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我們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取得了一批面向前沿、造福于民的重大科技成果。”李樂成介紹,“十四五”期間,工信部新布局了16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突破近700項關鍵共性技術,打通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瓶頸;累計認定187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遴選首批241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中試平臺,架起了產品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橋梁。
“我們將持續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加速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抓好融合關鍵,支持更多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組建高能級創新平臺,提高創新的話語權、主導力。暢通融合途徑,構建中試平臺梯度培育體系,健全標準體系,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建設國家統一技術交易服務平臺,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李樂成說。
綠色發展底色更亮
“十四五”期間,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2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不斷降低,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綠色建材、綠色船舶等綠色產品大規模普及推廣。
目前,我國電解鋁行業每生產4噸鋁,就有1噸是使用綠電生產的。246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使用的電力有一半以上是綠電。氫能在鋼鐵、石化等行業應用也實現了突破,百萬噸級氫冶金、30萬噸級綠色合成氨實現全流程工藝貫通。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風電、環保裝備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全球領先,在形成經濟新增長極的同時,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貢獻。
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我們將貫徹行動方案部署要求,進一步提升綠色技術實力。開展低碳零碳工業的流程再造、共性綠色制造技術攻關,加大先進綠色技術裝備應用。加強綠色低碳標準的供給和應用,強化綠色金融等政策賦能,擦亮新型工業化綠色底色。”辛國斌說。
關鍵詞:
- 新型工業化取得歷史性成就2025-09-12
- 百億補貼能否買回“消失的人工客服”2025-09-12
- 大國院士:“千里眼”的守望者賁德2025-09-12
- 新華網專訪高德CEO郭寧:通過“信用”創新2025-09-12
- 螞蟻消金首席科學家康宇麟:AI大模型為風控2025-09-12
- 龍頭企業整合加速 半導體行業并購活躍2025-09-12
- 數字藏品:政策助力脫虛向實2025-09-12
- 安徽蕪湖:生態水鄉“繪”新景2025-09-12
- “人工智能+”行動深入推進 工業智能體專2025-09-12
- 觀速訊丨濮耐股份:高純氧化鎂用于固態電池2025-09-12
- 科技在文物“防保研管用”領域大顯身手2025-09-12
- IASP2025年世界大會即將開幕2025-09-12
- 新技術新成果集中亮相2025年服貿會2025-09-12
- 記者觀察|2025年服貿會開幕 世界共享“數2025-09-12
- 蘋果公司推出迄今最薄蘋果手機2025-09-12
- 2025年服貿會搶先看:機器人顯身手 新技術2025-09-12
- 動態:生意社:9月12日臨沂瑞鋼聯無縫管價格2025-09-12
- 新華視點|AI融合·產業躍升:2025“人工智2025-09-12
- “人工智能+”加速釋放強勁動能——透視我2025-09-12
- 人工智能拓展服務消費新場景2025-09-12
- 預計2026年通水,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二2025-09-12
- 全國擊劍錦標賽落幕 福建隊收獲四枚金牌_2025-09-12
- 中國移動、電信、聯通將為iPhone Air提供e2025-09-12
- 焦點精選!網上交“女友” 620克黃金險被2025-09-12
- 新三板基礎層公司正大龍祥大宗交易折價27.02025-09-12
- 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2025-09-12
- 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產業技術聯盟成立2025-09-12
- AI內容“亮身份”是規范更是信任基石2025-09-12
- 聚焦人工智能 共促數貿發展 第四屆全球數2025-09-12
- 全國工會推動平臺算法和勞動規則協商取得積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