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西藏 格桑花開】白朗縣彭倉村:瓜果飄香致富 援藏情深連心
- 中國西藏網
- 2023-08-25 21:49:56
中國西藏網訊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有著雪域高原“果蔬之鄉”的美譽。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白朗縣在山東援藏的幫助下,開啟了發展果蔬產業之路,摘下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白朗縣巴扎鄉彭倉村作為白朗縣鄉村振興示范村,不僅是白朗縣脫貧致富的縮影,更見證了濃濃援藏情繪出的民族團結“同心圓”。
圖為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巴扎鄉彭倉村 攝影:趙振宇
小小溫室 脫貧致富
(相關資料圖)
從白朗縣出發,在國道349沿線,一座干凈、整潔、現代化的村莊出現在我們的眼前,174座錯落有致的現代化溫室大棚是彭倉村最重要的特色支柱產業。
“這些大棚已有2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我們彭倉村脫貧致富的經歷。”1998年,在山東省第二批援藏干部的幫助下,彭倉村開啟了農業大棚建設和瓜果蔬菜種植。在老一輩農牧民觀念里,葉子菜是給牲畜吃的,糌粑和牛羊肉才能夠填飽肚子。在農業大棚推廣的前期,彭倉村村民拒絕種植蔬菜,當看到幾座試驗棚取得豐厚的收益后,彭倉村村民從“不肯種”到“搶著種”。1998年6座、2004年118座、2022年174座,彭倉村的村史館記錄著村中溫室大棚數量的發展變化,更記錄著村民日新月異的幸福生活。
圖為彭倉村整齊的溫室大棚和忙碌的農民 攝影:趙振宇
經過多年的發展,彭倉村的種植品種不斷更新換代。從過去的“老三樣”土豆、蘿卜、白菜,到目前的西瓜、西紅柿、黃瓜、茄子、羊肚菌等十多個“新品種”,彭倉村成功摸索出一套符合當地實際的綠色蔬菜種植經驗。“您現在看到的這幾個溫室大棚,是我們彭倉村正在試驗的智能化綠色種植大棚,不僅棚頂有監測設備,地下一米都有傳感裝置,我們能夠將整個大棚的數據實時傳輸到客戶手中,讓他們放心購買綠色蔬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山東援藏的幫之下,彭倉村村民不僅掌握了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更結合自身二十多年的種植經驗成為了“小老師”,向周圍村莊輸送種植技術,帶動更多西藏農牧群眾增收致富。
圖為彭倉村西紅柿溫室大棚 攝影:趙振宇
“我的家里有13座溫室大棚,在自己種植的同時,還幫助全村在白朗縣、日喀則等地進行銷售。”畢業于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格桑旺姆是彭倉村“90后”創業者,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幫助村民增收致富。“在學校我學的是會計專業,看我的樣子沒有人能夠想到我是種大棚的,這些都是從小和父母在田間地頭勞作自然而然學會的。畢業后我也曾外出打工,得益于黨的好政策我選擇了回鄉創業幫助村民銷售增收。”農超批發、技術培訓、品種引進……29歲的格桑旺姆是目前彭倉村唯一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在祖輩世代生活的土地上成為“新農人”,發揮著青年人敢想敢拼的力量。
圖為彭倉村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格桑旺姆 攝影:趙振宇
2022年,彭倉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5萬元,果蔬銷售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2%,果蔬產業已成為彭倉村的特色支柱。
育肥淘汰 鄉村振興
在彭倉村的另一頭,是剛剛建立不久的巴扎鄉彭倉村“土雜牛”育肥淘汰及娟姍犢牛保供養殖基地。
在藏族農牧民傳統觀念里,牲畜是家庭的一份子,與家庭是共同生存和發展的,因此產生了“惜殺惜售”的觀念。彭倉村村民飼養的奶牛大多為飼養周期長、生產能力弱的“土雜牛”,其養殖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如何能夠在老百姓接受的情況下盡快淘汰“土雜牛”,巴扎鄉彭倉村“土雜牛”育肥淘汰及娟姍犢牛保供養殖基地因此而生。
圖為巴扎鄉彭倉村“土雜牛”育肥淘汰及娟姍犢牛保供養殖基地 攝影:趙振宇
“2022年我們爭取到了280萬援藏資金,打造了這個‘土雜牛’育肥淘汰基地,我們提供場所,讓老百姓把家里的‘土雜牛’集中到這里養,并且派農牧業專家不定期前來幫助育肥,等到達出欄標準后,在老百姓同意的情況下幫助其售賣。”巴扎鄉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扎旺說。“老百姓把家里的‘土雜牛’集中到這里后,家中就可以養更好的娟姍奶牛,娟姍奶牛產的奶特別適合做酥油和蛋糕,‘土雜牛’產的奶14斤才可以做1斤酥油,而娟姍奶牛產的奶僅需要12斤。”
“土雜牛”育肥淘汰僅僅是彭倉村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未來4-5年,現有的“土雜牛”全部育肥出欄后,這里將變成娟姍犢牛保供養殖基地,彭倉村人均收入也將從現有的3.35萬元提高至4萬元左右。“土雜牛”育肥淘汰及娟姍犢牛保供養殖基地的建設,不僅僅是提高村民收入、提升畜牧業水平的措施,同時也是一項推進人居與牲畜飼養分開、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離,改變農戶傳統養殖觀念,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的重要舉措。
圖為巴扎鄉彭倉村“土雜牛”育肥淘汰及娟姍犢牛保供養殖基地內等待出欄的“土雜牛” 攝影:趙振宇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在彭倉村村口,一句彰顯魯藏情深的標語被繪制在最明顯的地方。自1995年起,對口支援白朗縣的山東首批援藏干部就在這里開始引進現代蔬菜種植技術,并于1998年試種蔬菜獲得成功。28年間,這座小村莊一茬接一茬地飄來了“瓜果香”,讓這里的群眾穩穩脫貧增收致富;28年間,援藏干部一代接一代地來到這里,賡續精神、續寫新篇。(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振宇)
關鍵詞:
- 【尋覓西藏 格桑花開】白朗縣彭倉村:瓜果2023-08-25
- “我看到了新疆非凡的發展變化”——記伊斯2023-08-25
- 實干篤行·大省勇擔當丨用“新”謀發展 安2023-08-25
- 國寶畫重點丨100年,初見驚艷,再見依然2023-08-25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赤峰馬鞍山林場守護2023-08-25
- 陜西延川對新泰煤礦閃爆事故7名負責人采取2023-08-25
- 盛名難副!盤點NBA最被高估的十大球星:真2023-08-25
- 陜西延川對新泰煤礦閃爆事故7名負責人采取2023-08-25
- 中消協發布消費提示: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風2023-08-25
- 河南博主制作短視頻,科普日本核污水排海的2023-08-25
- 許光漢程瀟勇挑大梁做主廚,《中餐廳7》又2023-08-25
-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當天大阪突降暴雨,當地華2023-08-25
- 萬物云不“拼爹”,朱保全:現在更重要的是2023-08-25
- 一場秋雨一場涼!未來一段時間暑熱有望緩和2023-08-25
- 河北涿州農產品批發市場恢復營業2023-08-25
- 今天,又有8名電詐犯罪嫌疑人從緬甸被押解2023-08-25
- 受降雨影響,國鐵集團鄭州局計劃臨時停運部2023-08-25
- 鄆城:一張愛心車票 助力夢圓大學2023-08-25
- 360如何關閉今日精選廣告彈窗 360廣告彈窗2023-08-25
-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第26次建制單位輪2023-08-25
- 2023年入門機大橫評:千元以下市場,同樣內2023-08-25
- “那幾天唯一一頓飽飯…”乘客落坡嶺饑寒交2023-08-25
- 古代水上作戰的“驅逐艦”!2023-08-25
- 真實版"熊出沒"!300斤黑熊躲進村邊麥地,2023-08-25
- 26日到28日河南有強降水過程,農田澇漬和山2023-08-25
- 杭州小伙要去緬北發財被緊急攔截2023-08-25
- 寶龍商業:聚焦運營服務,實現營收增長2023-08-25
- 緣自生態變遷——14年他追尋上千只江豚2023-08-25
- 河南擬認定7家省級旅游度假區 | 名單2023-08-25
- 江蘇南京:四項未來網絡領域重大原創成果發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