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視野】福建推動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人民日報
- 2023-07-01 10:45:34
“過去天天風吹日曬,還常因臺風、赤潮擔驚受怕。”養魚幾十年,59歲的顏家強沒想到,快到退休年齡了還能體驗一把“高科技”,“現在每天動動手指就能操作設備。”
去年9月,全國首臺半潛式漁旅融合深海養殖裝備“閩投1號”在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定海灣下水。原來在近海養魚的顏家強,受聘成為“閩投1號”工人,工作環境迎來改變。“過去漁民最怕漁網上長東西,海藻能把網目堵住,海蠣會把漁網磨破。”顏家強說,有了“閩投1號”,養殖網箱可以自動清潔,還能抗御超強臺風。
(相關資料圖)
“平臺主體長92米、寬36米、高27米,甲板可活動面積達3000平方米。”“閩投1號”運營總負責人許航介紹,平臺水下養殖水體達6.2萬立方米,每年可出產優質大黃魚600噸,年產值達1億元左右。
告別傳統漁業,邁向智慧漁業。在“閩投1號”智慧漁業系統顯示屏上,記者能清晰看到大黃魚活動的景象。水下安裝有聲吶、視頻監控、海流監測和傳輸設備,便于工作人員及時調整養殖方案。“在深海養殖的大黃魚,活動水域比傳統養殖寬廣,體形、肉質更接近野生大黃魚,市場價格更高。”顏家強說。
漁旅融合也是“閩投1號”的發展方向。基于寬闊的甲板空間和穩定的主體結構,“閩投1號”建有海景客房、海上餐廳、智能會議室等功能艙室,并配備海水淡化、污水處理設備,實現養殖平臺的多功能及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福建是海洋與漁業大省,去年海洋生產總值近1.2萬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5;水產品人均占有量、出口額均為全國第一。
“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近年來,福建不斷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計投建深遠海養殖平臺17臺套,深遠海養殖邁出堅實步伐。
養殖大黃魚,寧德市蕉城區三都澳漁民宋向國曾走過彎路,“以前光想著擴大養殖面積,環保意識不強,導致養殖區所在水域水質變差,養魚成活率也跟著下降。”
生態環保倒逼產業升級。2018年,寧德市大規模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在全省率先對傳統的木質漁排進行升級改造,共清退和升級改造漁排142.7萬座。同時,制定海水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科學劃分禁養區、養殖區和限養區,摒棄原來的粗放發展模式,推動綠色健康養殖。
海風徐來,碧波蕩漾。從空中俯瞰,84口新型塑膠深水網箱緊密相連,宛若一塊塊“藍色良田”。宋向國說:“我所在的公司,大黃魚年產量由原來的7500噸提高到了8500噸。”
漁業增產,水產良種是關鍵。在連江縣,官塢海洋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哲龍告訴記者,公司培育有“閩優1號”等8個海帶良種,品質更優、抗病害能力更強,“增產2倍多,畝產值增加1萬多元。”連江縣還建立起鮑魚種質資源庫,目前已擁有綠鮑、紅鮑、黃鮑、皺紋盤鮑等多個原種,其中自主培育的“福鮑一號”今年投苗量可達6億粒,同比增長超2倍。
“要有好收成,得有好種源。”林哲龍深有感觸。近些年,福建實施大黃魚、鮑魚、海參等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成大黃魚、海帶、花蛤、鮑魚等苗種產業化生產基地,形成一批種業龍頭企業及品牌,主要養殖品種良種覆蓋率達70%以上。
“我們要持續推進海洋科技創新、水產種業工程、智慧海洋建設等重點工作。”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羅志濤表示,福建將進一步完善海洋與漁業產業鏈條,持續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全力推動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翁宇菲、張博嵐、王影迪參與采寫)
關鍵詞:
- 【全球新視野】福建推動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2023-07-01
- 穩中求進每月看|關鍵節點再發力 經濟回升2023-07-01
- 外匯局:今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2023-07-01
- 環球最資訊丨青藏鐵路格拉段“換裝”完成 2023-07-01
- 當前關注:點亮城陽西部夜生活!青島明月·2023-07-01
- 環球熱消息:7月4日23點起有調整!青島機場2023-07-01
- 北方高溫炙烤局地或破歷史極值 南方悶熱多2023-07-01
- 寶尊電商第七屆全球品牌電商峰會在滬順利舉2023-07-01
- 今日快訊:通源石油股東戶數增加333戶,戶2023-07-01
- 沈陽科技型企業5個月增加3173家2023-07-01
- 全球視訊!省公安交管局開展夏季交通安全整2023-07-01
- 重溫19970701零時零分零秒,依舊淚目! 每2023-07-01
- 450公里時速高鐵來了!_每日看點2023-07-01
- 朝鮮外務省:不允許任何韓方人士入境2023-07-01
- 通脹降溫,美股收漲,蘋果市值突破3萬億美2023-07-01
- 【全球速看料】勁往一處使 齊心謀發展2023-07-01
- 5車道變為7車道!鄭州黃河路立交東側拼寬集2023-07-01
- 北京市市長殷勇會見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2023-07-01
- 6月問答:誰要“畢業”?誰要“入學”?丨2023-07-01
- 觀點:新華視點|綠水青山的回響(上)2023-07-01
- 數據看中國 多方齊發力助推經濟穩中有進-2023-07-01
- 西安國家版本館:于山水交融間品味漢唐氣象2023-07-01
- 見證“海”上綠洲的盎然生機2023-07-01
- 觀焦點:大俠霍元甲劇情介紹 大俠霍元甲劇2023-07-01
- 榮成公交集團:“暖心驛站”筑起暖“新”港2023-07-01
- 上海理工大學2023年MBA提前面試指南篇2023-07-01
- 全球速讀: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拜登的學生貸款2023-07-01
- 暑期檔劇集持續升溫,炒熱搜造不出真爆款2023-07-01
- 野豬正式調出“三有”名錄 專家:并不意味2023-07-01
- 聚焦我國首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規定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