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馬特博博耶夫:明鐵佩古城遺址為何被稱為“絲綢之路活化石”? 快消息

                • 中國新聞網
                • 2023-04-27 13:32:39

                中新社阿斯塔納4月26日電 題:明鐵佩古城遺址為何被稱為“絲綢之路活化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專訪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考古研究所教授博基容·馬特博博耶夫

                中新社記者 張碩

                地處中亞腹地的烏茲別克斯坦位于絲綢之路中點位置。近年來,中烏兩國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于費爾干納盆地的明鐵佩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取得不少重要發現,再次印證了連接東西的絲綢之路是一條文明交流與互鑒之路。

                中新社“東西問”日前專訪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考古研究所教授、中烏聯合考古隊烏方負責人博基容·馬特博博耶夫,聽其講述烏中考古學者如何揭開這座中亞傳奇古城的“神秘面紗”。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烏茲別克斯坦與中國聯合進行明鐵佩古城遺址考古發掘的原因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要發現?

                馬特博博耶夫:自2012年起,烏茲別克斯坦和中國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于費爾干納盆地南緣的明鐵佩古城遺址進行聯合考古。兩國展開合作的目標是,詳細研究古代城市文明進程以及古絲綢之路的文化脈絡與路線。

                明鐵佩古城遺址被選為兩國共同研究的對象并非偶然,其在中國文獻中能夠找到對應的記載。費爾干納盆地地處古絲綢之路要沖,曾是東西方文明交匯之地。一般認為,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大宛國就位于這里。在對盆地內的城址進行系統調查后,兩國聯合考古隊決定將工作重點放在對明鐵佩古城遺址的發掘上。

                明鐵佩古城面積約272公頃,是當時費爾干納盆地內面積最大的古城。在對古城內20個地點進行發掘勘探后,考古學家發現,古城由拱門、內城、外城三部分組成,城內還有多處高大臺基。城內不僅有功能完善的城墻、城門、馬面等防御設施,城內外還有規模宏大的城市道路系統及建筑,以及功能完備的手工業作坊。此外,考古隊員在城內還發現了大量的金屬、陶器以及動物骨骼等物品。

                中國同行對西安、洛陽等歷史城市的研究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很長一段時間內,考古學家都不知道明鐵佩古城內墓葬區所在位置,采用中國同行的最新方法,我們在城內首次發現了墓葬區,并出土了陶瓷器皿、鐵刀、石器等文物,這一發現進一步擴大了古城的文化內涵。

                作為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人文景觀,城址是時代文明及物質文化的直觀體現。經研究發現,明鐵佩古城在建筑結構上屬于城市類型,為連通絲綢之路發揮了重要作用。明鐵佩古城曾是貿易互通的中心地帶,在聯通歐亞、文化交流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費爾干納盆地和整個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發現的中國錢幣、絲綢和銅鏡也證明了這一點。

                烏中聯合考古對研究中亞東北部地區和絲綢之路歷史具有重要意義,使我們能夠獲得位于絲綢之路沿線的費爾干納地區的新資料,不僅揭開了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也極大推動了對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

                中新社記者:通過聯合考古研究發現,中亞與中國當時有哪些文明接觸?

                馬特博博耶夫:費爾干納與古代中國有著很多文化與經貿聯系。作為陸路東西交往的重要一環,費爾干納曾連接著漢朝與西方國家北路一段。當時,紅玉髓、良種馬、琉璃、金銀、棉花、果蔬、葡萄酒制品從中亞運往中國;銅鏡、玉器、絲綢、錢幣、茶葉、大米、香料則從中國運往中亞。

                我曾在1988年帶領考古隊員發掘清理費爾干納蒙恰特佩墓地時,發現大量絲綢服飾品,這在中亞地區考古發現中十分罕見。通過與中國專家的聯合研究,我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原館長趙豐主編完成了《大宛遺錦——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蒙恰特佩出土的紡織品研究》一書,以中、英、俄三種文字出版,首次揭示了費爾干納盆地中古時期居民的紡織品使用情況、織造技術及服飾習俗,并證實了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絲綢貿易往來,以及東西方絲綢織造技術的交流融合。

                由此,費爾干納地區絲綢織物以一種新的方式被世人了解。聯合研究表明,在中國的直接影響下,費爾干納當時已成為中亞絲綢生產的中心地帶。

                中新社記者:中國古代繪畫和出土青銅駿馬,與中亞的汗血馬形象有相似特征,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馬特博博耶夫:中國古代繪畫、雕塑中的馬匹,以及大型戰馬、青銅馬車模型中的馬,其形象的確類似于中亞汗血馬。更確切地說,這種馬產自費爾干納地區,也叫費爾干納馬。史料也記載,大宛國多產汗血馬,此馬在古代中國受到喜愛和推崇。西域馬種的傳入,改良了當時西漢本土馬種。不僅如此,漢朝還從大宛國引進了優良的飼草苜蓿。

                汗血馬不僅被古人吟詩頌揚,其形象還反映在巖畫中。在明鐵佩古城遺址附近就曾發現相關巖畫,這些分布在山體巖壁上的巖畫圖案,大多是馬的形象。

                由此看來,絲綢之路開辟后,東西方商貿、人文交往日益增加。

                中新社記者:中烏在考古領域還有哪些合作?

                馬特博博耶夫:烏茲別克斯坦和中國在考古領域的合作,正通過文化交流、組織展覽、出版書籍和畫冊、發表研究和科普文章等方式不斷擴大。

                比如,2019年1月至6月,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所與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塔什干共同主辦了主題為“從長安到宛都——中烏聯合考古成果展”,首次展出了兩國聯合考古重要成果。

                下一步,兩國計劃在明鐵佩古城遺址建設露天博物館,編寫出版《費爾干納盆地遺跡考古集(烏茲別克斯坦部分)》,此外,還計劃編寫專著《古代中亞東北地區城市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未來,烏中兩國團隊還將繼續在費爾干納盆地開展聯合考古研究工作。(完)

                受訪者簡介:

                博基容·馬特博博耶夫,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考古研究所教授、烏中聯合考古隊烏方負責人,歷史學科博士。長期從事考古學與歷史學研究,尤其對古代中亞和中國的歷史文明與文化脈絡有深入研究。曾與中國聯合考古隊對位于費爾干納盆地南緣的明鐵佩古城遺址進行聯合考古,并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原館長趙豐主編完成了《大宛遺錦——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蒙恰特佩出土的紡織品研究》,首次揭示了費爾干納盆地中古時期居民的紡織品使用情況,證實了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絲綢貿易往來,以及東西方絲綢織造技術的交流融合。

                關鍵詞:

                分享到:
                ?
                • 至少輸入5個字符
                • 表情

                熱門資訊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 亚洲精品麻豆av| 成人伊人亚洲人综合网站222|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久久亚洲成a人片| 久久精品7亚洲午夜a|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沈樵|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成人在线播放va|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人成影院77777|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AV性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