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簡訊:云遇中國 “水陸空” 科技助力春耕春播
- 央廣網
- 2023-04-17 08:43:15
央廣網北京4月15日消息 大型農械開墾千里沃野,輕巧農機解放雙手,高端人才扎根基層……各地正在科技的助攻下,確保耕作效益穩步提高,將文人筆下的“桃花源”變成現實。與其夢里問津,不如親手建設!
(資料圖)
4月11日,央廣網“云遇中國·千里追耕”聯動直播走進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園區新引進的兩臺半自動化設備——嫁接機和點播機正忙碌著,切苗、接苗;高速點播、壓穴、點種一氣呵成。
春耕時節,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蔡嶺鎮的水田蓄滿春水,兩位農民坐著插秧機開進稻田,所過之處,秧苗整齊挺立。以往需要弓腰勞作一整天才能干完的活,現在只要開著農機轉上幾圈就可以完成了。
一臺農機搞定一方水田,而在山西長治市沁縣南里鎮樊村,十余臺大型機械轟轟前行,在百余畝土地上穿梭,犁地、翻土,便利的水利條件和科學的農田管理措施,讓這里的春耕效率更高。
現代農業“水陸空”缺一不可。最近湖南省婁底市一連幾日都是好天氣,無人機在種糧大戶的農田上空起飛,對稻田施入基肥。插秧機在一旁整裝待發,等無人機一收工,就進入田間工作。整個過程省時、省力、高效。水稻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都實現了機械化。
同款無人機還在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為春耕助陣,進行病蟲害噴灑防治。
室外“水陸空”,室內蓋“小樓”。在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羅陳鄉張樓村,秧苗住進了“小高層”。青龍河農業機械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全自動智能化育秧工廠內,巨大的循環運動式育秧苗床緩緩將一盤盤秧盤從“地上”送往“空中”,噴淋設備不時噴出水霧。在這里,一塊顯示屏可以一鍵解決濕度、溫度和光照問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科技源于人才,哈工大醫學與健康學院空間生物學效應團隊博士生曾德永,7年來往返于實驗室和實驗田,培育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新品種。
好的經營模式也是“黑科技”的一環。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的農戶,此時正忙于采摘、管護西紅柿。當地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起了訂單農業。
這是新時代的“桃花源”,科技、人才和政策,相得益彰,打造穩產增收的春耕圖景。
(央廣網記者 李紅笛 賈海元 汪曉青 鄧玉玲 侯凱奇 王祎萍 任重 唐麗麗 任振國 馬俊瑋 夏莎 龔雯 實習生 楊煜婷)
關鍵詞:
- 焦點簡訊:云遇中國 “水陸空” 科技助力2023-04-17
- 蒙古國什么時候從中國分出去的?蒙古和內蒙2023-04-17
- 天天熱議: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發生3.0級地震2023-04-17
- 鄭中基為什么叫太子基?為什么叫太子基公主2023-04-17
- 競走和跑步的根本區別在于什么?為什么競走2023-04-17
- 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區別是什么?什葉和遜尼哪2023-04-17
- 新消息丨“2元蓋澆飯”不漲價善舉彰顯大學2023-04-17
- “清北在校生五一可免費游淄博”遭質疑,官2023-04-17
- 環球觀點:多部門聯合印發推進鐵水聯運高質2023-04-17
- 美“星艦”最快今日首次發射,號稱“人類歷2023-04-17
- 村民夜間打漁疑被當成野豬,遭槍擊后死亡2023-04-17
- 世界微速訊:2022攝像機包十大品牌排行榜_2023-04-17
- 世界觀天下!無錫“小紅車”正式停運 城市2023-04-17
- 北京:違規“老年代步車”禁行禁停進入倒計2023-04-17
- 突發!杭州蕭山機場濃煙滾滾!凌晨,官方通2023-04-17
- 黑龍江大慶賽車小鎮一車沖出賽道車手身亡,2023-04-17
- 河南局地將有雷暴大風或冰雹2023-04-17
- 每日快報!這個周末你加油了嗎?今晚油價或2023-04-17
- 總投資30億元鈣鈦礦產業基地項目在無錫開工2023-04-17
- 每日消息!15 歲生日派對的創意2023-04-17
- 兩個動作滿分!楊昊奪跳水世界杯男子十米臺2023-04-17
- 信陽茶文化節?蘇州推介會舉行 天天報道2023-04-17
- 房東清理房間,在玩具中翻出1400元“私房錢2023-04-17
- 搭載芯片絕了!HTC Wildfire E2 Play海2023-04-17
- 【小說翻譯】YOASOBIアイドル(Idol)《455102023-04-17
- 今日快看!麗江玉龍縣塔城鄉山火已得到全面2023-04-16
- 北京野生動物園再添新展區 16只水豚“佛系2023-04-16
- 廣西發現植物新種“卵藥蜘蛛抱蛋”2023-04-16
- 中國昆明至越南芽莊客運航線復航2023-04-16
- 每日頭條!周子衡:美債或“變相”違約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