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敬畏自然 共同行動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央視新聞客戶端
- 2023-03-27 12:33:02
氣候變化,萬眾關注。3月23日,是第63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就是希望人類以更加強有力的氣候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守護子孫后代的福祉安全。不久前,《中國氣候公報(2022)》發(fā)布,公報認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2022年,我國天氣形勢復雜,氣候異常凸顯。
3月下旬以來,我國南方出現(xiàn)強降雨過程。受此影響,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26日8時達9.49米,比25日上漲0.6米,不過,這個數值與多年歷史同期比,仍然低2.39米。
(相關資料圖)
而就在二十多天前,3月5日8點,鄱陽湖星子站水位跌至7.07米,這意味著已經跌破8米極枯水位線。江西省水文監(jiān)測中心發(fā)布枯水紅色警告,這也是最高級別的枯水警告。之后,水位繼續(xù)下跌。
3月9日,鄱陽湖星子站的水位是6.86米。往年的3月初鄱陽湖星子站的水位大概在11米左右,也就是比現(xiàn)在高4米。
隨著水位下跌,整個湖區(qū)的水體面積也在減少。3月9日,鄱陽湖湖區(qū)通江水體面積為236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減少了964平方公里。
而這種缺水的狀況,從2022年開始就已經很明顯。據《中國氣候公報(2022)》顯示,2022年7月至11月上半月,我國長江中下游及川渝等地持續(xù)高溫少雨,夏伏旱和秋旱相連,最大影響面積達163萬平方公里,長江流域干旱日的數量為1961年以來之最。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 巢清塵:這次事件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汛期反枯。
汛期反枯,是指進入主汛期后,河流水位反而持續(xù)退落。2022年6月下旬,正是江西的主汛期,但由于降水較少,到8月19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從年最高水位19.43米退至9.99米,這是從1951年有記錄以來的同期最低水位。
2022年11月17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退至6.46米,這是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低值。與缺水現(xiàn)象相伴隨的是氣溫的升高。今年3月,我國不僅南方多地氣溫達到30度以上,在北方,也有不少城市氣溫高達30度。今年3月上旬的氣溫,也是我國有完整氣象觀測以來同期最暖。
那么,河湖密布的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為什么會出現(xiàn)汛期反枯的現(xiàn)象?為什么會在夏秋冬三季持續(xù)干旱呢?中科院的研究團隊認為,2022年開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異常變動和強度增加,是形成這場干旱異常天氣的主導原因。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鄭飛:西太平洋副高,以前為什么叫它西太平洋副高,因為它的位置在西太平洋那塊區(qū)域。但是從去年開始,它整個橫穿歐亞、大陸等地,控制了基本上北半球大部分地區(qū)。
以我國長江流域為例,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下沉氣流盛行,使地面增溫、晴空少云,由此導致盛夏出現(xiàn)破紀錄的高溫、干旱。同時,西太平洋副高在夏季還和大陸高壓連在一起,形成了北半球副熱帶高壓系統(tǒng),這也共同造成了歐亞許多地區(qū)的高溫熱浪。
在此影響下,2022年夏季的北半球,可以說是極度“火熱”。歐洲、北非、中東、亞洲及北美等地相繼出現(xiàn)持續(xù)高溫少雨,有近50億人的生活受到影響,而全球多個領域,如糧食、航運、能源等也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2022年秋季,西太平洋副高壓再次打破常規(guī),沒有退縮到海洋,依然控制著北半球。這在我國很多地區(qū)也有直接的反映,南方的一些區(qū)域維持了高溫干旱的特征。
其實,全球氣候的這些異常變化,近幾十年來一直在逐步發(fā)展,并成為某種常態(tài)。從1970年以來的這50多年,是全球過去2000年以來最暖的50年。導致這些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隨著全球工業(yè)化的進程加快,人為導致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不斷擴大。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 巢清塵: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是大的背景。從全球來說,最近50年的溫度,基本上每10年升高0.2攝氏度。
地球最近50年平均溫度升高了1度,那么這1度的升溫意味著什么呢?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 陸新明:平均地表溫度大概是15度,如果升高1度的話,就是溫升升高6.7%。如果拿人的體溫做比方,人的體溫是36.5度,如果也升高6.7%的話,就到了38.9度,已經接近高燒了。地球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如果地球的氣溫升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fā)、頻發(fā)的現(xiàn)象就不足為奇了。
變化仍在繼續(xù)。據國家氣候中心負責人介紹,2023年,高溫和干旱或許依舊是中國氣候特征的關鍵詞。
那么,面對氣候的這些異常變化,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運用科技手段來加強預警,這是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遵循這一目標,近年來,我國已經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tǒng)。截至2022年,我國有7顆風云氣象衛(wèi)星在軌運行,成為世界唯一同時運行上午星、下午星、黎明星的國家。極軌衛(wèi)星每6小時提供一次全球觀測資料,第二代靜止衛(wèi)星完成規(guī)定區(qū)域掃描所用時間縮短為原來的五分之一,掃描精度提高1倍。
在地面,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經建成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10930個。全國雷達監(jiān)測覆蓋率提升3.3%,西部地區(qū)監(jiān)測覆蓋率提升6.5%。我國暴雨預警準確達90%,臺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縮小至65公里,穩(wěn)居國際先進行列。
另外,我國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42分鐘,建成了新一代短臨監(jiān)測預警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xiàn)災害性天氣自動識別和實時報警。可以說,我國的氣象預警工作成效顯著。
為提高預警能力,我國成功研制了首個具有知識產權的地球系統(tǒng)數值模擬裝置,規(guī)模和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去年,中科院的研究團隊就利用這個模擬裝置對登陸廣東的臺風,在路徑和降雨量上進行了高精度的預測。
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則是人工影響天氣。尤其是應對干旱天氣,用人工增雨的手段可以有效增加蓄水,一定程度上對災害天氣造成的后果進行改善。
現(xiàn)在,我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體系,擁有包括國家級高性能增雨飛機在內的58架人工增雨飛機。2022年,在應對持續(xù)高溫干旱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應對氣候變化更根本和長遠的措施,則是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上,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社會向全面綠色低碳的方向轉型。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 陸新明: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心工作就是要調整我們的能源結構,把高碳的能源結構變成低碳的,甚至零碳的能源結構。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最大目標是,2060年達到碳中和,206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二氧化碳要相等,就是說對大氣凈排放的二氧化碳為零。
人類的社會活動直接影響著氣候變化,同時,氣候變化又會影響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給許多領域的生產建設造成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密切關注和重視氣候變化,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可能帶來的影響,將各方面的損失和不利因素盡可能減小。
經過極其漫長的時間形成的氣候規(guī)律正在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了許多新問題,可能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給預判預警及防災減災帶來嚴峻挑戰(zhàn)。國家氣候中心初步研判,認為今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xiàn)出多發(fā)強發(fā)態(tài)勢。氣候變化關系人類未來。只有敬畏自然、共同行動、積極應對,我們才能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關鍵詞:
- 焦點訪談丨敬畏自然 共同行動 積極應對氣2023-03-27
- 新華全媒+|守護“固體水庫”,這支牧民冰2023-03-27
- “所見即所得”“交房即拿證” 多措并舉滿2023-03-27
- “村BA”冠軍爭奪戰(zhàn)因降雨推遲至3月27日142023-03-27
- 男孩向老師豎中指被罰豎一天,姑姑:教育過2023-03-27
- 環(huán)球今熱點:新冠病毒或能改變人體細胞基因2023-03-27
- “95后”夫妻擺攤日入9000元!網友質疑讓查2023-03-27
- 阿不都沙拉木榮膺全明星賽MVP,大學生球員2023-03-27
- 今日看點:25億噸之后,大慶還有多少油?2023-03-27
- 天津北科建水岸華府被投訴延期交付-天天快2023-03-27
- 花生“保險+期貨”為農民筑起“防護網”2023-03-27
- 【全球熱聞】陜西順馳建工施工不規(guī)范被處罰2023-03-27
- 兩市周線放量 雙創(chuàng)指數有望繼續(xù)上行|就市2023-03-27
- 和美鄉(xiāng)村迎盛會2023-03-27
- 【環(huán)球報資訊】校園招聘助就業(yè)2023-03-27
- 我國第一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啟航2023-03-27
- 全國春播開局良好 播種面積超5500萬畝 最2023-03-27
- 挖掘產業(yè)優(yōu)勢 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經濟聚焦)2023-03-27
- 青島稅務優(yōu)化服務 推進社保費征繳工作服務2023-03-27
- 青島稅力量賦能“強芯” 推動機器人產業(yè)蓬2023-03-27
- 精準高效 市立醫(yī)院神經眼科多學科協(xié)作助力2023-03-27
- 青島稅務:稅惠“春風”送暖 助力旅游產業(yè)2023-03-27
- 提振行業(yè)信心 全國工商聯(lián)醫(yī)藥業(yè)商會年度峰2023-03-27
- 全球快報:海口發(fā)布冰雹橙色預警和雷雨大風2023-03-27
- “韋神”出題,初二學生給出標準答案!|當2023-03-27
- 江蘇淮安:未滿14周歲懷孕,就診時醫(yī)院系統(tǒng)2023-03-27
- 東方快評丨讓文明低碳祭掃成為清明新風尚-2023-03-27
- 1顆心為沵等候﹌_18渡2023-03-27
- 和玉資本曾玉:ESG標準尚待進一步細化和明晰2023-03-27
- 你是個“網絡流浪漢”嗎? 焦點速讀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