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技術支持 鹽堿地變“致富田”

                • 央視新聞客戶端
                • 2022-11-23 15:23:34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秋糧收獲進度已達98.1%,進入收尾階段。在多個鹽堿地治理區域,今年糧食單產水平進一步提升。

                土壤改良成效明顯 鹽堿地里稻花飄香


                (相關資料圖)

                這兩天,河南省濮陽市范縣的18萬畝水稻收獲接近尾聲,在楊集鄉種糧大戶谷華軍的稻田里,兩臺收割機正在進行最后的搶收。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楊集鄉種糧大戶 谷華軍:今年畝產量達到一千三百斤左右,比往年每畝地增加了一百多斤。

                谷華軍告訴記者,別看這幾年畝產逐年提升,但在十年前,沿黃地區耕地鹽堿化非常嚴重,形成了不產糧的不毛之地。特別是耕地面積54萬畝的范縣,鹽堿地就占了63%。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楊集鄉黨委書記 杜曙光:當年群眾曾經說過,春季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見下籽不見糧,十年就有九年荒。

                為了合理利用好鹽堿地,增加可耕地的面積,當地政府組織農業、水利等方面專家成立工作組進行技術指導,采用引黃河水以水壓堿、洗堿的方式,改良鹽堿地。開挖和清理引黃排澇溝渠6700多條,改建3座大型引黃閘,建成了18萬畝稻麥高產基地。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農業農村局局長 王丙臣:在鹽堿化程度上,改良前鹽分含量高達6%,改良后含量在3%左右,達到了生長的條件。

                大力探索改種適地 培育更多耐鹽堿品種

                不僅是改地適種,這幾年,各地也在大力探索改種適地,培育更多耐鹽堿品種。

                在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實驗室,育種團隊正忙著進行耐鹽堿水稻芽期的耐鹽堿實驗。同時利用分子標記法進行水稻樣本中耐鹽堿基因的鑒定。

                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科研人員 冷春旭:我們做實驗的意義就是要挖掘更多的耐堿的基因,然后把它應用到適合東北的蘇打鹽堿地的土地上。

                今年秋收后,一份測產報告讓育種團隊喜上眉梢。經過12年培育的耐鹽堿水稻品種松粳60在pH值8.7的蘇打鹽堿地實收測產達到每畝516.8公斤。

                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五常試驗站站長 閆平:這個穗頭是大穗型,每穗平均120粒以上,而且它籽粒飽滿。

                今年,東北中心利用原生鹽堿土壤和人工鹽池等手段開展耐鹽堿水稻品種的選育,其中5個主要品種示范推廣870萬畝,畝增產達10%左右。

                加強技術創新 深挖增產潛力

                今年,各地不斷創新推廣的技術模式,也成為鹽堿地增收背后的主要因素。

                吉林通榆位于我國蘇打鹽堿地分布區,今年當地通過推廣先進耕作技術,讓鹽堿地打出了高產糧,全縣玉米產量超32億斤,創下歷史新高。

                吉林省通榆縣邊昭鎮鐵西村黨支部書記 呂曉明:今年靠水肥一體化這項技術,我們的玉米每公頃產量都達到了2萬斤以上,土地大部分都是鹽堿地。

                通榆縣鐵西村是典型的沙化堿化土壤,今年當地與科研院校合作,在100萬畝耕地上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來抑制鹽堿土壤對作物的危害。這項技術能夠滿足玉米全生育期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讓種植密度大幅提升。

                吉林省通榆縣邊昭鎮科技副鎮長 崔金虎:每公頃種植密度是在65000株到70000株,而過去種植密度是每公頃45000株到50000株,從稀植變密植,這樣整體產量得到大幅提高。

                今年9月,吉林省出臺首個鹽堿地綜合利用政策文件,明年將通過復制推廣更多高產耕作技術模式,進一步挖掘增產潛力。

                推廣微咸水灌溉與高效利用技術

                眼下,河北滄州的冬小麥即將進入越冬期,在滄州市南皮縣的生態農業試驗站,科研人員正在對小麥品種小偃60進行苗情研究,為科學指導農民管理小麥積累數據。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王珊:我們正在進行小麥的長勢以及分蘗情況的調查研究,還要進行小麥抗凍性的調查,用科研數據來保證鹽堿地的豐產以及豐收。

                2013年開始,我國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啟動,作為項目核心區,南皮縣以“水”為突破口,大力實施推廣微咸水灌溉與高效利用技術,在節水的同時實現增產。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董心亮:我們發現在小麥的拔節期,采用一次咸水代替淡水進行灌溉,既不影響小麥的正常發育和產量,然后也可以節約大概20%的淡水,這項技術目前已經在環渤海地區推廣達到100多萬畝。

                我國鹽堿地綜合利用成效初顯

                目前我國有15億畝不同類型的鹽堿地,其中具備改良利用潛力的有1億畝,合理改造和利用后,每年可增加200億斤以上的糧棉油產量,治理利用的潛力巨大。目前,鹽堿地的綜合利用成果初步顯現。

                目前,我國在鹽堿地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方面主要形成了包括土壤排鹽技術、土壤生物有機治鹽改土技術等八大體系40多項實用技術。在品種方面,最近幾年,我國累計推廣了50多種耐鹽堿作物品種,不斷提升鹽堿地上的產能。通過持續治理改造,我國鹽堿地呈現面積總量減少、重度鹽堿地面積比例逐年降低的趨勢。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技術推廣處一級調研員 張凱:從今年秋收情況來看,經過綜合治理和改良后的中輕度鹽堿地,平均單產水平能夠達到正常地塊的80%到90%。

                張凱介紹說,今年國家實施了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在當前國家需求形勢下,我國正在探索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將鹽堿未利用地加速開發建設成補充耕地用來發展大豆生產,以備戰略需求。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技術推廣處一級調研員 張凱:到2025年,計劃再開發利用500萬畝到1000萬畝鹽堿未利用地發展大豆生產。

                (總臺央視記者 陳博 喬一茗 薛建啟 裴奔 萬靈 周軍 河南臺 黑龍江臺 吉林臺 河北臺 滄州臺)

                關鍵詞: 技術創新 綜合利用 種植密度

                分享到:
                ?
                • 至少輸入5個字符
                • 表情

                熱門資訊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亚洲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 亚洲精品麻豆av|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