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播報!新華全媒+丨稻田里的多元豐收——云南賦能稻田助農增收
- 新華社
- 2022-11-13 21:29:21
近年來,云南糧食生產逐漸實現從“單一種植”到“生態種養”、從“看天吃飯”到“科技種植”和“農旅融合”的轉變,稻田收益也更加多元。
生態種養的豐收
秋收過后,云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的種植戶李文高又忙著在田埂上種蠶豆。自2017年以來,在當地政府部門指導下,他開始從事“稻魚蝦—玉米—蠶豆”生態循環種養。稻田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稻田環溝養魚養蝦,田埂上種植玉米、蠶豆。玉米、蠶豆是魚蝦的飼料,混有魚蝦糞便的淤泥又成了基肥。
(資料圖片)
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村民在抓稻田魚。(新華社發)
李文高告訴記者,自家的大米比普通大米每公斤價格高6元,還供不應求;今年小龍蝦收入了14萬元。生態循環種養讓家里的稻田每畝增收超過1500元。
在昆明市官渡區寶豐濕地啟山生態農業示范區里,油菜、小麥開始發芽。就在一個月前,這里的稻漁綜合種養試驗示范項目獲得豐收。
昆明市官渡區寶豐濕地啟山生態農業示范區的水稻獲得豐收。新華社記者楊靜 攝
云南啟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偉說,水稻可以吸收濕地水體的富余營養,而種植生態油菜,能增加地塊的有機物,還可為市民和游客提供生態觀光。
云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正高級農藝師道金榮認為,生態種養模式既能提高稻米和水產品的品質,還可提升稻田的生態環境質量。相關數據顯示,實施生態種養的稻田,農藥平均用量減少超過50%、化肥平均用量減少35%以上。
科技種養的豐收
云南省勐海縣的晚稻已進入收獲期,藍天白云下的金色稻田格外好看。西雙版納菁鈺祥萊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坤來到位于勐??h勐海鎮的晚稻種植基地,準備收割。
圖為西雙版納菁鈺祥萊農業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新華社發)
2018年,黃坤的公司開始規模流轉土地種水稻、養稻田魚。今年首次種植約1800畝晚稻,多為云南自主選育的品種。
“擁有核心品種才能生產出高產優質的大米。”云南省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袁平榮研究員及其團隊已選育出30余個水稻新品種,這些新品種近5年來在云南及周邊省份累計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增產糧食3億公斤。
除選育優質品種外,智慧農田、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等技術的應用,也大大減輕了種糧戶的勞作強度。
圖為云天化曼香云天勐海香米示范基地的育秧車間。(新華社發)
據云天化曼香云天勐海香米示范基地負責人介紹,他們利用數字技術一體化管理優勢,開辟了一條綠色生態、共建共享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農耕文化的豐收
近日,云南省寧洱縣同心鎮同心村的100畝旱種雜交稻迎來豐收,這里舉行了主題為“農耕文明、農業科技”的“新米節”活動。在百畝稻田中,來自各地的游客在體驗收割稻子后,還觀看了農業無人機展演、參與了稻田迷宮等活動。
游客在寧洱縣同心鎮同心村的稻田里合影。(新華社發)
據介紹,寧洱縣用“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打造包含農耕文化、藝術文化、茶文化等元素在內的文化藝術村,實現了觀光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這是云南依托稻田打造農旅融合業態的一個縮影。云南強化了稻作資源保護和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讓稻田承載鄉愁,讓農耕文化在稻作中延續。
在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大村社區,當地依托近百畝田地打造的“麥和稻田”旅游項目,已成熱門打卡點。游客們在這里可以認領稻田、體驗泥地抓魚,“田野音樂會”和“田野婚禮”也逐漸發展起來。(記者楊靜)
- 今日播報!新華全媒+丨稻田里的多元豐收——2022-11-13
- 二十大代表在基層|李美紅:當好群眾的“貼2022-11-13
- 室溫不達標,換熱站有噪音……遇供熱糾紛,2022-11-13
- 熱訊:小伙為救陌生人請假!公司:帶薪休假2022-11-13
- 當前最新:嶗山區:凝聚“她”力量,戰疫綻2022-11-13
- 青島:孩子們,收拾一下明天上學了!錯峰錯2022-11-13
- 這一跳,隔著屏幕都覺得疼!:即時看2022-11-13
- 全球頭條:聽到呼救聲,衛輝一大哥百米沖刺2022-11-13
- 當前快報:羽絨服更嚴國標實施,有博主稱幾2022-11-13
- 拉尼娜惹的禍?長江中下游或現夏秋冬連旱!2022-11-13
- 青島地質院承擔“全省綜合減災資源(能力)2022-11-13
- 當前動態:山東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2022-11-13
- 青島地質院環境地質處召開第四季度部門工作2022-11-13
- 每日報道:青島地質院承擔的土壤污染狀況調2022-11-13
- 省自然資源廳安全生產檢查組到青島地質院檢2022-11-13
- 年年有魚 廣東打造“年魚經濟”新動能-全2022-11-13
- 新華全媒+|安徽六安:野生白天鵝駐留生態2022-11-13
- 新華全媒+|從打漁到護鳥——湖畔老漢“改2022-11-13
- 兩車迎面相撞 消防員從撞扁的車頭里救出被2022-11-13
- 外媒:俄烏沖突緊張局勢下,G20峰會可能取2022-11-13
- 天舟貨運飛船將轉入常態化發射,每半年一次2022-11-13
- 受疫情影響 重慶軌道交通60余個站點暫停運營2022-11-13
- 青島地質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莫言鑫帶隊開展2022-11-13
- 交叉督查抓黨建 互學互問促整改——青島地2022-11-13
- 我的奮斗|忙于運送物資的00后便利店女孩 2022-11-13
- 平頂山迎首場瑞雪 雪中堯山美如仙境2022-11-13
- 暖新聞丨洛陽男子落水,被救上岸時已凍僵 2022-11-13
- 中國使館發布:關于調整自緬赴華乘客遠端檢2022-11-13
- 小伙為救陌生人請假!公司:帶薪休假25天_2022-11-13
- 市北區:昔日筒子樓 變身停車場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