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資訊:在希望的田野上丨在黑土地上練就“不怕冷”的水稻品種
- 央視新聞客戶端
- 2022-09-23 20:38:26
黑龍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眼下,綏化市的500多萬畝水稻陸續開始收割,今年的收成如何?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國家級水稻高產創建示范園區,這里的水稻已經開始收獲了。這里農民最喜歡用的一種聯合收割機,可先將水稻收割下來,然后通過輸送帶傳入到脫粒區,機器內部會把水稻進行脫粒處理,再儲存到旁邊的糧倉當中。
高效收割 “增肥”地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脫粒后的秸稈會被粉碎均勻拋撒在田里,機器的尾部會把剩下的稻茬進行二次滅茬。粉碎的秸稈會在秋整地的時候深翻到30厘米以下的土層當中。經過冬季封凍變質,春季泡田、耙地以后慢慢腐化,變成有機肥。能夠起到增肥地力,保護黑土地的作用。這里的一臺收割機一天能完成120畝,傳統收割機一天只能完成80畝,相比之下收割效果會更好,能夠實現顆粒歸倉。
水稻測產 良種應用
除了有機械收割的水稻,在現場還有人工收割的水稻,北林區的農技專家們正在進行理論測產。普通水稻,稻穗長大概十多厘米,而且籽粒并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多。現在種植的水稻品種,稻穗長有二十多厘米,并且籽粒是細長型的,而且非常飽滿,數量也很多。農技專家們對地塊進行測產就是為了以后指導農民進行科學種田提供數據支撐。
“智慧”監測 科學管理
那么,這個水稻品種為什么種得這么好?這里有一個小型的農業智慧監測站,可以監測到這里的土壤信息、氣象信息。以往農民是要根據經驗,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去嘗水稻是否成熟,來判斷什么時間去收獲。現在,這里顯示了這個地塊的水稻全年積溫已經達到了2766.4℃,而它的有效積溫只需要2500℃,代表著水稻已經成熟了。還有當天的溫度、濕度等氣象信息,通過這些數據就能夠判斷什么時間收割水稻是最合適的。除了在秋收上,在春耕的時候,這些監測數據也會幫助農民制定一個科學的種植方法。在田間管理上,還會指導農民如何去施肥、用藥、除草、灌溉等等。農民從以往的巡田要滿地跑,到現在手指一動就能查看到水稻的長勢情況,這個平臺做到了為農民提供全程的種植服務。
如何練就“不怕冷”的水稻品種
春種秋收,天道酬勤。五谷豐登的豐收圖景來之不易。
黑龍江地處我國最北部,緯度較高,氣溫變幅較大,容易出現低溫冷害天氣。在這樣的地區種植水稻,從種植到管理,農戶和農技人員都想了很多的辦法,避免或減輕低溫冷害的影響,煉成不怕冷的水稻品種。
在黑龍江省農作物低溫冷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里的人工光源實驗室可以模擬-10℃至5℃的溫度范圍。工作人員把苗期的水稻放入5℃的實驗室里,模擬黑龍江春季的倒春寒天氣。
黑龍江省農作物低溫冷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姜樹坤:這種顏色比較綠,它的生長受了一定影響,但是目前來看它已經恢復過來了,這種品種就比較耐寒。而像這種完全已經枯死了,這種品種就不耐寒,這種品種在黑龍江就不是特別適合。這些耐寒的材料,我們可以用于后一步育種的遺傳改良。
在另一個人工氣候室,自然光條件下可以模擬5℃至30℃的溫度范圍,工作人員把孕穗期的水稻放進去進行低溫試驗,然后再把水稻移到自然環境下生長,觀察水稻最后的成熟情況。
黑龍江省農作物低溫冷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姜樹坤:這些就是我們處理之后的水稻到了成熟期之后的狀態。這種就是抗冷非常突出的,你看所有的籽粒都結實了,而且非常飽滿,表現為穗子已經垂下來了。而這種就是抗冷能力非常差的,它里面基本上沒怎么結實,多數都是空粒,它表現為穗子就是直立的。
據介紹,20世紀六七十年代,黑龍江地區低溫冷害頻發,當時水稻的每畝產量僅有400到500斤。與此同時,隨著水稻種植區域不斷北移東擴,水稻發生低溫冷害的風險越來越高。
黑龍江省農作物低溫冷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姜樹坤:現在通過技術的提高,品種的改良,使得我們(水稻)耐冷能力明顯提高了。目前我們(黑龍江)省水稻的平均產量已經接近1000斤每畝。
黑龍江省目前種植的水稻品種都經過了多年試驗,表現出了很強的耐冷性,在最近的幾次冷害發生年,均未出現過大面積的冷害減產現象。
- 每日資訊:在希望的田野上丨在黑土地上練就2022-09-23
- 當前快看:上海建工&惠南12.104億元底價競2022-09-23
- 熱頭條丨浦開&浦發&北蔡6.246億元底價競得2022-09-23
- 全球最資訊丨上海地產55.2183億元底價競得2022-09-23
- 今日觀點!中建八局5.5623億元底價競得崇明2022-09-23
- 當前最新:1個月電費近9萬元、煤氣費3萬元2022-09-23
- 觀點:河北推進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2022-09-23
- 世界短訊!中國農民豐收節 | 金色稻浪滾2022-09-23
- 世界滾動:追光丨豐收時節 中國農民熱愛哪2022-09-23
- 當前訊息:新華全媒+|微視頻:150秒看豐收2022-09-23
- 世界速看:新華全媒+丨秋日“黃河蓄水池”2022-09-23
- 環球精選!滬指失守3100點:逾4200股收跌,2022-09-23
- 【全球新要聞】今天開始不允許接入證券系統2022-09-23
- 環球百事通!“聰明資金”本周凈流出超61億2022-09-23
- 要聞:杠桿資金本周重倉股曝光 海康威視居2022-09-23
- 世界熱訊:一周牛熊股丨最牛股累漲超61% 62022-09-23
- 環球快訊:問診島城物業糾紛?丨香蜜湖又起2022-09-23
- 單品抖音日銷破百萬的PMPM:爆單不靠促銷,2022-09-23
- 關注:福建成為國際非遺保護三個系列上唯一2022-09-23
- 每日觀點:福建研發猴痘病毒檢測試劑盒并取2022-09-23
- 環球觀天下!福建首屆鄉村特色產業品牌形象2022-09-23
- 天天滾動:1—8月福建省社會消費品零售平穩2022-09-23
- 世界短訊!福建省開源數字技術研究院成立2022-09-23
- 世界要聞:工信部:重點培育的25個先進制造2022-09-23
- 焦點信息:新金山投資&中國能建&葛洲壩16.112022-09-23
- 每日報道:?利用虛擬面單騙取快遞公司千萬2022-09-23
- 全球頭條:港城&中鐵建16.3183億元底價競得2022-09-23
- 環球訊息:天安&象嶼11.239億元競得寶山羅2022-09-23
- 每日快播:匠心成就品質 美巢集團榮獲預拌2022-09-23
- 世界熱資訊!中華企業&保利發展19.0284億元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