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化視野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標桿 一個APP全部搞定!
- 深圳特區報
- 2021-08-10 16:21:17
“它已經成為了生活好幫手!”市民黃小姐使用“i深圳”APP快一年。以前,每月查違章、繳納罰款,要用深圳交警APP;乘坐公交地鐵,又需要微信小程序;查詢社保、公積金的繳納記錄,要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而自從使用“i深圳”后,她的手機大大“減負”了,原先需要在各個程序里辦理的生活服務,都能在一個APP里搞定。
通過“i深圳”掌上辦、“秒批”“秒報”,背后發揮作用的是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有效運轉。近年來,深圳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建成市政府管理服務指揮中心和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大力推廣智慧安監、智慧交通、智慧環保等應用場景,在全國智慧城市評估排名中連續三年位居第一。
深圳智慧城市建設緊盯突出民生難題,不僅提升了城市運行和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也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未來深圳將充分發揮信息產業發展優勢,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讓市民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
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始終處在第一梯隊
深圳是一個特大移民型城市,人口流動大。經濟特區建立之初,深圳常住人口30多萬。經過40多年的發展,深圳實際管理人口2200多萬,擁有商事主體340.6萬戶、1500多個城中村……面對大城市這個龐大系統,依靠傳統手段,難以確保城市高效精準施策、安全有序運行。
為破解治理模式與城市系統不相適應的矛盾,2012年,深圳創造性提出“織網工程”,探索運用數字化手段治理城市,將各部門服務管理的信息資源編織到一個統一的數據庫,實現信息資源的動態管理、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提升服務效能和城市管理精細化程度。從“織網工程”開始,深圳開啟了數字政府建設,探索智慧城市建設。2018年,深圳提出建成“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標桿”,要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和一屏智享生活的“六個一”目標。2019年深圳成立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統籌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深圳處于第一梯隊。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7》顯示,深圳信息社會指數達0.88,連續4年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一,成為國內率先進入信息社會發展中級階段的城市。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顯示,深圳在全國智慧城市評估排名中連續三年位居第一。
有專家表示,如今,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邁入新的階段,從簡單場景、基礎夯實發展到數據融合、平臺先行,深圳政府堅持全市“一盤棋”“一體化”建設原則,全力打造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從基礎設施到城市服務均有領先實踐應用。
以全球化視野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標桿
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寫入了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未來深圳將聚焦“優政、興業、惠民”,完善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體系。今年1月份,《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明確了未來深圳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和具體路線圖,建設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數字孿生城市和鵬城智能體,構建智慧城市的數字底座、感知體系、泛在連接網絡和先進的智能中樞,實現城市全要素數字化、城市運行實施可視化、城市管理決策協同化和智能化,以全球視野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深圳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重點城市首位。目前,全市99.94%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99.29%的行政許可事項實現零跑動辦理,91.74%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89.44%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流程網辦”,第一批“免證辦”覆蓋5228個政務服務事項,“無感申辦(秒報)”事項274項,“秒批”事項278項,“秒報秒批一體化”事項58項,“一件事一次辦”服務1726項。“i深圳”APP已接入3個中直單位、40個市級單位和10個區級單位的7742項服務,完成95%以上個人事項和70%以上法人事項接入,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今年,深圳繼續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府治理“一網通管”、政府運行“一網協同”,高水平打造可視化城市空間數字平臺,推廣政務服務“免證辦”,新增200個高頻“無感申辦”事項,推進公共數據有序開放,強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
智慧城市建設給市民帶來更多方便
城市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城市、老百姓的幸福樂園。深圳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相繼實施了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海洋、智慧社區等一系列惠民工程,讓智慧城市建設給市民帶來更多方便。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后,深圳率先推出了“深i您—健康碼”,創新推出了手機“亮碼”無接觸通行模式,實現了“一碼通行”。如今,進站進門要“驗碼”,打疫苗測核酸要“掃碼”,“碼上生活”已經成為深圳人的日常。深圳人感受到最便利的智慧城市應用還有就是智慧出行,掃碼坐地鐵公交,停車場無感支付,出行更順暢,生活更幸福。
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一張臉暢行無阻,旅客可全流程自助乘機;一張圖統管大空港,整合了終端設備、數據治理、行業應用等,“一體化”打通數字化。此外,機場還顯著提升安全管理、機場運行和旅客服務效率等,智能機位每年讓260萬人次旅客免坐擺渡車。其背后也是華為和ICT技術的有力支撐。
是否堵車或許是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和初到這個城市的人,最為直觀的感受。這兩天,每天清晨駕車經過新洲路的陳先生發現,這個路口現在駕駛感覺好了很多。這得益于深圳交警與華為合作,打造的“交通智能體”解決方案。過去,深圳是車看燈,讀秒數通行;現在是燈看車,讀車數放行,極大地優化了主干道路路口等待時間。
未來,深圳將發揮5G率先實現獨立組網的優勢,建設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先進的城市智能中樞,構建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一體化智能協同系統,加快實現全域感知、全網協同、全業務融合和全場景智慧,讓智慧無處不在、讓智能觸手可及。(徐興東)
- 兩部門發布《意見》:要求各部采取針對性舉2022-01-24
- 鄧長昌:盡快對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進行系統2022-01-24
- 黃月珍:推進綜合改革打造臺灣同胞“第二生2022-01-24
- 李家榮:優化創新生態掀起新一輪民營經濟發2022-01-24
- 黃玲:全方位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在創造高2022-01-24
- 李金算:加快構建政府公共數據服務體系打造2022-01-24
- 住建部在全國推進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 2022-01-24
-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2022-01-24
- 云南安寧打破農民職業發展“天花板” 開展2022-01-24
- 2021年遼寧省糧食生產形勢喜人 糧食總產量2022-01-24
- 春節期間遼寧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進行分析研2022-01-24
- 遼寧海城市確保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過652022-01-24
- 遼寧盤錦公布12件民生實事 推進高質量發展2022-01-24
- “有夢 有為”周末青年志愿行動在李滄舉行2022-01-24
- 聽·見 | 動畫師變身面塑傳承人,這個802022-01-24
- 26名群眾代表青島占倆!高二學生成省政協旁2022-01-24
- 追蹤丨全民接力,傳來好消息!即墨失聯3天2022-01-23
- 立案查處!青島昌明置業有限公司森林公園項2022-01-23
- 半島驗房丨膠州億陽金都馨城毛坯房墻面銹點2022-01-23
- “樂動市南”!逛街時與藝術不期而遇,“浮2022-01-23
- 人間煙火氣!逛吃、選年貨、置辦新衣服……2022-01-23
- 浮山灣夜靜悄悄2022-01-23
- 民俗大拜年,非遺專家亮絕活!2022年山東省2022-01-23
- 風雨無阻!嶗山區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足球隊員2022-01-23
- 市北區探索服務賦能新路徑 營造企業發展好2022-01-23
- 市北區聚焦中醫藥長遠建設,產生“雙驅動”2022-01-23
- 福建省一批民生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2-01-23
-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在福州開幕2022-01-23
- 去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48810億 今年預2022-01-23
- 福建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2022-01-23